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4 (1700-1725).djvu/8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真武廟 在南門外

元壇廟 在皇華街

康王廟 :在豐積上街。

濂溪祠 在文獻祠東

兩廣部院周公祠 在府前正街。周諱嘉謨,號敬松,湖廣漢川籍,景陵人,明隆慶辛未進士,守韶,有惠政,後開府兩粵。

南韶道閔公祠 在芙蓉驛右。閔諱宗德,號幼弦,浙江烏程人,明丁未進士,乙卯年以河南汝寧府陞南韶分巡道副使,尋陞河南參政。郡守謝公祠 在武鎮上街,曲江鄧光祚有記。謝諱台卿,號韋紳,與兄吉卿同登進士第,閩之晉江人。

郡守王公祠 在驛左。王諱以通,號少拙,閩之龍巖人,庚辰進士,由南御史,二十六年陞湖廣副使。祠久廢,康熙十年,知府馬元重建。

郡守張公祠 在湘江街。張諱翼軫,號三星,南直華亭人,登甲辰進士。

郡守吳公祠 在武鎮下街。吳兆元,閩之莆田人,登癸丑進士。

郡丞陳公祠 在武鎮下街。陳堯典,西粵蒼梧人。

司理李公祠 在風度街。李明良楚之,石首舉人。

司理王公祠 在河西。王華秀,進士,華亭人。「司理劉公祠 」 在武鎮下街。劉士禎,江西萬安人,壬戌進士。

邑侯戴公祠 在風度街。戴士琳,上海人,有《文集》三十卷行世。

邑侯龐公祠 在風度街。龐履教,粵西之博白人。

邑侯向公祠 在風度街。向于宸,楚之江夏人,進士。

邑侯羅公祠 在羅城街。羅華袞,河南羅山人,己未進士。

余襄公祠 在郡城通衢,東,公故居也。宋治平中,知府呂搆始建祠祀公。紹興七年,知府陳麟始奉公祀典。元延祐五年,推官張昕至正八年,十一世孫峻德重修,曾三省有記。明洪武二十一年,知府王世安請以仲春秋致祭。天順七年,僉事戈立重建,教授方玭記。嘉靖十八年,知府鄭騮買民地以居公之子孫。侍郎霍韜《記》《樂昌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城外下灣。

社稷壇 在城外西北

邑厲壇 在城北一里。以上三壇,俱明洪武二年建。正統七年,知縣曹德懋創宰牲宿房。嘉靖間,又創戟門。今門房俱廢。

城隍廟 「明洪武三年,建於城北門內。正德十三年,遷於縣西南。嘉靖十八年,遷城北門外。十九年始竟其事。二十六年,復遷北門內故地。」 主簿嚴印肅重修。

周府君廟 在縣西北一百二十里皈塘上都三瀧上流西岸。始創無考。蓋以東漢桂陽太守周昕鑿瀧通道有功,故祀之。至正五年,邑人張思智等重建。成化六年,李韶謹等重修。

鄧使君廟 二一在城西一里,一在縣東北舊學左。二祠皆祀唐刺史鄧文進。舊《志》:「梁蕭銑叛,攻陷樂昌。文進保障有功,邑人德之。後文進沒於官,子孫遂家於樂昌。」 今長逕有鄧使君墓。見《嵩嗣記》。

鄧忠毅祠 在學東。明景泰五年,知府王𤣱重修,翰林院學士黃諫「記。」 歲久廟廢。嘉靖元年,知縣龍章改塘頭廟祀之。嘉靖八年,知縣鄭復改建於新學之西。二十年,遷於塘頭舊廟。

副使王公生祠 在縣西北一百四十里皈塘下都,地名鄧家村。按《通志》:「明正德中,兵備副使王大用有平賊保障之功,立祠以報。」 後右都御史方豪記。

《任囂廟 》秦為南海尉,以忠烈顯于當時,其廟在塔頭。

韓愈廟 在瀧頭。嘗作《瀧吏》詩,今名「韓瀧。」 有功于瀧,人咸佩之。

陳國綱廟 有功於民。元大德二年,敕封奉議大夫。廟在靈江。

旗纛廟 在教場後。祀軍牙、六纛之神。霜降日,本縣掌印官行禮。

文獻祠 ,唐張九齡祠在龜峰之右,明白純素有詩云:「丞相祠堂何處尋,龜峰石畔草如陰」 之句。

仁化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