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4 (1700-1725).djvu/8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三百十八卷目錄

 韶州府部彙考四

  韶州府祠廟考寺觀附

  韶州府驛遞考

職方典第一千三百十八卷

韶州府部彙考四

韶州府祠廟考        府志

本府。曲江縣附郭。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東門外。明洪武七年建,久廢為空地。嘉靖十九年,知府符錫修葺房垣,重清地界,表以石坊,歲久頹壞。崇禎十年,知縣潘復敏重修石坊。

社稷壇 :在筆峰山下。明洪武七年,建東西齋房;嘉靖六年修。十九年,知府符錫捐俸建石坊於街口。

郡厲壇 明洪武七年建,在湘江書院東,今遷新館驛後。嘉靖八年知府彭大治「重修。」

城隍廟 二一府城隍。原在府門外之東。宋紹興間賜額「明惠。」 乾道四年敕封善祐侯,洪武二年封威靈公,有誥命。宣德間遷於城西豐街。嘉靖庚子,知府符錫修。

皇清康熙十年,知府馬元重修宮殿寢室咸備,一縣

城隍在豐積下街。明崇禎十年,知縣潘復敏建,有記。

皇清順治十六年,知縣凌作聖修,有「記。」康熙十年,知

縣周韓瑞重修

三皇廟 即宋貢士院,今廢。

關帝廟 五:一在武鎮下街,一在南門外,一在韶營,一在西城上。康熙二年,帝現身於此,知府趙霖吉、同知傅弘烈以廟宇偪仄,另行崇建。一在西豐街,府城隍廟東。同知傅弘烈等復捐銀一百兩,置田于仁化,以祀香燈。十一年,知府馬元捐俸重修。因路遠不便收租,將前田變回原價,就府置鋪四間,每年租銀十兩,仍命僧人《超貫》司之。

東嶽廟 :在關帝廟之左。康熙十年,知府馬元、通判池鳳翼、知縣周韓瑞捐俸鼎建。督工官經歷徐翼龍、大使劉肇啟。本年八月內,曲江寡婦鄧氏入廟田租一百三十石,載糧三石三斗六升,佃民林立益等承耕。又本年十月內,鄧其燡入廟田租六十九石,載糧一石六斗,佃民彭潤韶等承耕。

伏波將軍廟 在武水西,祀漢路博德。漢元鼎五年,武帝命路博德以㐲波將軍討平南越,開九郡。唐時,廟在英德縣洸口。明洪武二年,遷於官灘。二十年,知府王世安又遷今所,并東漢新息侯馬援祀之。弘治庚戌,通判伍惠重建。羊城李聰有記。

司空侯安都廟 在桂山下,即其故居創祠以祀之。今廢,祀於鄉賢祠,宋樂昌李渤記。

忠惠廟 在館驛北,俗名津頭廟。郡人感刺史盧光稠之德,立祠祀之。宋初,復以保護功聞,贈太傅,賜廟額曰「忠惠。」

宋「秦義士廟 」 諱綱,討賊陣亡,在西河光孝寺前。學士劉克莊有《哀詞》。

虞帝祠 舊在皇岡嶺。唐《謝楚廟碣》云:「曲江虞帝廟,故老言舜奏樂於邑東盤石上,故石號韶,而州以韶名。」 宋嘉定間,提刑廖德明復作舜像,以皋、稷、契、益配。明洪武三年,知府徐文炳、正統間,知府湛禮俱重建。天順七年,僉事戈立作正殿,廣拜臺。弘治七年,知府曾渙去像,易以牌。嘉靖九年,知府彭大治以祠荒僻,時享不便,遷於城東。舊王府隨頹敝。嘉靖十七年,知府符錫重修,守以「一僧」 ,

張文獻公祠 在府學右,元宗遣中使至曲江祭,始建,鑄鐵像祀於府。昔在武水西,宋天禧間,知府許申遷今祠。景炎兵燬,元至元大德總管張榮、張傑,延祐推官張昕皆重修。曾三省「記。」 明洪武二十年火災,知府王世安重修,並請祭。景泰七年,戶科給事中白瑩奏賜唐鄧文進諡忠襄,宋譚必諡忠愍,明鄧顒諡忠毅,入文獻公祠配享。天順七年,僉事戈立重建。成化四年,推官余鐸、嘉靖八年,知府彭大治,皆重修。嘉靖丁酉,參政詹瀚重建寢室,楊萬里記。

皇清順治十八年,知府趙霖吉等捐俸重修。

天妃廟 在北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