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4 (1700-1725).djvu/6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韶州府學校考        府志

本府

韶州府學 在府治大街東。宋至和二年,知府胡牧建。熙寧七年,知府王知才重修。紹興十年,連州通判廖蘧修,曲江縣尉卓慶記。嘉定五年,知府張思忠重修,倉使袁燮記。明洪武二十年,知府王世安、永樂二十三年,知府王琰重修,翰林侍讀周述記。成化三年,知府陳爵廣學前民地。五年,都御史韓棟發銀五百兩,知府蘇靴增修。弘治庚申,知府曾煥再修,編修劉存業記。嘉靖元年,知府周敘,以南華寺僧修佛殿,入官羨餘銀四百兩重修。萬曆三十八年火災,南韶道張德明捐俸重建。

皇清康熙九年,知府劉世豸重修。兩廡各十一間,戟。

門三間,知府周敘重建泮池,紹定五年開。康熙十年,知府馬元濬深數尺;櫺星門,知府詹雨重建,易木以石。弘治間,同知韓銑以學門逼近民居,貿地廣之。都御史李嗣《記》:「龍門」 亭在右,有育真才坊;「雲路」 亭在左,有崇正學坊,今圮;「敬一」 亭在明倫堂西,今廢。

學田 此田久廢,樂昌知縣胡元勣、教授陳羲和有記。明嘉靖六年,知府唐昇續置養贍學田,具載明經館,並無稅畝租數可稽。

皇清康熙十二年,知府馬元行縣清查。據報,原係「曲」

江縣民彭益乏嗣,將糧米二石三斗六升五合,載稅八十七畝三分四釐九毫,土名「白家嶺、高山」 等處,佃民鄧梓隆等承耕,每年折乾租銀一十三兩四錢完納府庫。除發曲江納糧外,尚存銀八兩零充餉。

曲江縣學 宋紹興初,建於大鑒寺左。元延祐間,廉訪僉事張均重修,尋燬。政和元年重建。明天順七年,參議王英重修,黃諫記。弘治十三年,郡守蔣欽遷于府治,舉人唐鳳記。隆慶己巳,復遷于帽峰麓。萬曆庚辰,遷歸城內。知府周嘉謨《記》。

皇清順治十六年,知縣凌作聖重建。

射圃 明崇禎八年,知縣潘復敏重建,在敬一亭前。

甘泉精舍 舊在濂溪書院之右。明嘉靖十九年,巡按御史洪垣、知府符錫,為吏部尚書湛若水建,久廢。

皇清康熙十年,知府馬元移于「四賢祠」合祀。

濂溪書院 舊在府學東。宋淳祐乙巳,提刑楊大異改建於筆峰之麓,自為之記。寶祐二年,提刑吳燧請於朝,賜額「湘江書院。」 咸淳中,提刑雷宜中置田以增廩餼。丙子兵燬,總管張傑、經歷王方貴復創修。元至元二年盜起,又燬。明初,知府徐炳文重建。永樂間,參政趙次進、知府沈源,天順間僉事戈立,成化間,同知方新重建。七年知府蘇靴、正德間知府華昶、嘉靖初,知府鄭騮,十九年知府符錫相繼修建。隆慶己巳,知府李渭以書院改為「曲江縣庠」 ,重建書院于縣庠左。明末俱廢。

皇清康熙十年,知府馬元捐俸新建書院仍於《筆峰》。

之下。正祠一座三間;後寫心亭、蓮池一口,大門額曰「四賢祠。」 蓋祠原為宋先儒周敦頤而立,今并明先儒陳獻章、王守仁、湛若水祀之,自撰為《記》。

翠峰書院 在府城西北五里許皇岡舜峰寺東。明嘉靖十九年,合郡士民為知府符錫建。韶士少習《禮經》,公自判及守,每於寺中集業禮諸生講義,自晝至晦毋倦,士民咸德之。今廢。明經館 舊在千戶所東,即樂平王府。王未之國而宮宇傾頹,以後截地改為倉廒十間,隨又建為明經館,前後為屋、為堂、為書房,共二十餘間。又置田一頃六十畝,坐落鵝鼻地方,佃民劉士科等承耕,歲收租銀七十五兩。內除納糧差銀一十三兩,尚存銀六十二兩,以為延師生及供給之費。

東隅社學 在羅城街。皇岡廟改建。

西隅社學 在「善政」 下街,萬一堂改建。

南隅社學 在皇華上街。天壽寺改建,今為分司。

北隅社學 在武鎮上街,圓通院改建。

學田 :明天啟六年,學道張天麟發銀一百兩,置田三十五畝零四釐,坐落土名「東鋪沒溪中心嶺」 ,佃民劉才等承耕,歲納租銀七兩零二分。內除納糧差二兩零二分,尚存銀五兩。

皇清俱解學道、轉解充餉

《義田 》明崇禎九年,制院熊文燦行文以惠曲江之無告者,知縣潘復敏即勸士民相助共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