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4 (1700-1725).djvu/6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龍塘都

白茫橋   長樂橋 在親賢都,離城十里。康熙十二年,知府馬元捐俸重修。有記。

烏石橋 在平圃東三里。

普度橋 在石角鋪。吳爾升有記。

小石橋 在林溪

社口橋 在蘇渡

馬欄橋 在望韶鋪

青石橋 在總鋪

鹿頸橋 在南門。舊有大通橋,在南門外,及東河浮橋、西河浮橋,今俱廢。

東皋渡 在東河邊

南埜渡 在南河

沙角渡 在河西尾

磨刀渡 在低溪鋪

建風渡 在周田村

蘇渡 在八村上

靖村渡 在靖村。以上俱係官渡。

石門渡   、白茫渡 俱在親賢都。

桂頭渡   、白沙渡 俱在墨石都。

馬渡    寺前渡 俱在太平都。

總鋪前渡 在韶社都

黃金鋪渡  亂石灘渡 俱在瀧夏都。平圃渡 在巡司前。

新興寺渡  ,《白星廟》渡 ,俱在《綿普》都。黎頭渡   ,《沙園》渡 ,俱在布恩都。

下坑渡 在龍塘都

烏石渡   舊濛裡渡  、鮮溪渡 俱在仁務都。以上俱民渡。

樂昌縣

東川橋 在東門外。明弘治間,舉人鄧球建。隆慶間,張邦典等重建。

李家橋 在城南官井,知縣李增建。

雙橋 一曰「迎恩橋」 ,一曰「祿溪橋」 ,俱係東南半里。宋進士鄧純建,明天順間純裔孫茂重建。惠政橋 在南灣學宮之左,知縣李增建。塔頭橋 在縣南四里,明萬曆三年主簿王一鳳建。

黃子坑橋 在縣治南五里。明弘治戊申,知縣葉蓁建。

天壽橋 在縣治南五里,即今「恩郎橋。」 明弘治間,鄧球建。

富村橋 在新陂。明成化間,鄧忠等建。正德間,洪水衝壞,鄧守重建。

滄湖巖橋 在縣治東七里。鄧球建。

蒼逕橋 在縣東八里。鄧球建。

仁里橋 在解頭。鄧承第建。

九峰上橋 在九峰,距縣五十里。洪水衝壞已久。康熙四年,知縣李成棟重修。

縣前官渡 在南門外。一為男舟,一為女舟,混濟有罰。

長。官渡 在縣南二十里曲合都。安口官渡, 在縣南三十里安口都。

九峰官渡 :在九峰普落村。水險多溺,今有橋梁。

靈江官渡 在縣東三十里土頭都。

張宅義渡 :在龜峰下,邑人張日星置。

仁化縣

會湞橋 在縣西,明正德十年修。

下園橋 在縣西平山都。明成化間修。

七星橋 在縣北七十里。城口西河。

百里橋 在縣西平山都。明正德間,鄉民譚全用等建。

皈橋 在縣西十里。明成化間,譚彥淳建。

皇清康熙四年,士民重修。

烏石橋 在平山都。明成化間,鄉民李繁、譚世甫等修。

上門橋 在縣北康溪都。

下寨橋 按《縣志》,「在縣東康溪都蒙渠建石母橋。」

文星橋 在縣南,明崇禎間修。

獅子潭橋 按《縣志》,在縣北康溪都蒙士顏建。塘逕橋 按《縣志》,在縣南永興都陳文德建。西溪橋 按《縣志》,在縣西北蒙慈建。

斗水橋 按《縣志》,「在縣北,劉宗同、鄒正灝等建。」 瀧頭水橋 按《縣志》,「在縣東北,劉宗同、鄒正灝建。」 今廢。

弘濟橋 按《縣志》,「黃綺建。」

赤口橋 按《縣志》在縣西北縣街都蒙德聰建。水東渡 在縣治東。

水南渡 在縣治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