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4 (1700-1725).djvu/3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人以為神。」 其說雖不經,然掌跡徑二尺餘,深寸許,想《巨靈》天成,非人力所為也。

石鐘岩 一名龍岩,在大鯉峽南岸。洞有數層,幽邃若堂室。廣數丈,深不可測。洞內石乳流光,秉炬照之,寶色耀目,石形如龜蛇相錯。左有片石下垂,擊之聲似洪鐘。右有石田數坵,其畔如雲:藥爐、丹灶、仙跡種種,尋玩不盡,真天然佳景。今以「石鐘清韻」 易龍湫,時雨,以龍湫屬連州境也。

冷然洞 在同冠峽口。岩壁峻絕,外軒朗而內幽邃。洞有大士石像,莊嚴屹屹。循石磴更上一層,如樓如臺,可以眺望。

仙女床 去治三十里,在石崖上,人不能到,下臨深潭,往來船過,則見床之木,數百年不朽。洗馬街 南去縣五十里,何昌期曾洗馬於此。連山縣《古蹟》、府縣志俱缺,無考。

陵墓附

南海縣

戶部尚書馮炳墓 在縣何村。馮,章靖公元之父也。又有祖墓在潯岡下。《舊志》誤此為馮京者,非。章靖公後留葬開封。

丞相葉顒墓 在縣文圃街。

尚書陳顯墓 在梯雲堡。

朝奉吳必壽墓 在大團岸門嶺。

太守孔粹墓 在郡西鼎安都。其子元凱得商人遺金還之,商人為之擇地以葬粹,俗云「陰騭墓。」

提領陳德甫墓 在縣東門外麥子岡。

尚書張泰墓 賜葬於《石門山》。

諭德倫文敘墓 在縣銀涌坑嶺頭。

祭酒倫以訓墓 在銀坑嶺。

大學士諡「文襄」 方獻夫墓 賜葬於金甌堡大岡。

府尹陳錫墓 賜葬於潯岡,學士黃佐撰《神道碑》。父贈太常卿珙墓在虎脈岡。

尚書陳紹儒墓 賜葬於潯岡,父贈太常卿鰲墓在山左。

都御史龐尚鵬墓 在縣沙坑清水岡。尚書劉堯誨、侍郎何洛文撰「碑。」 其曾祖墓在青岡,祖弼墓在唐村,父憲墓在肖坑尾。並贈都御史。高士李孔修墓 在西樵雲路峰。孔修,字子長,憲使李中、參議王洙、學士霍韜葬之,韜為銘。今以孔修配祀於社。

《贈尚書霍厚一墓 》尚書霍韜之祖,葬於石頭鄉,前有龜蛇水,名「旗鼓山」 ,後有石人石筍,形勝異常。

尚書潘濬墓 賜葬於南海縣大戙旗山。贈尚書霍華墓 賜葬於南海縣西樵雷壇峰。贈尚書郭尚賓墓 賜葬於南海縣大瀾灘山。「孝子阮」 珩墓 在西樵大燕坑。

「贈尚書李壯」 墓 在「弼唐」 青水岡。

「贈尚書李暢墓 」 戶部尚書李待問之父。葬於沙隄堡鰲頭岡。

贈主事龐儒墓 戶部主事龐景忠父。葬於北門外龍埤岡,有「誥敕」 亭。

鄉賢李孝問墓 在沙隄堡鰲頭岡。

戶部主事龐景忠墓 在北門外。

唐孝子王博武墓 。博武,許州人。會昌中,侍母至廣州,及沙涌口暴風,母溺死,博武自投於水。嶺南節度使盧真俾使沉罟,獲二屍焉。乃葬之,表其墓曰「孝子墓。」 詔為刻石。

刑部員外郎李陞問墓 在大圃葫蘆岡,都御史蒙詔墓 ,在花屋岡。

知縣劉拱辰墓 在縣北丫頭。

番禺縣

南越王趙佗墓 ,自雞籠岡以北至天井,連岡接嶺,皆佗墓,莫知真偽。舊志佗葬時,輀車四出,莫知真墓所在。有鑴於蒲澗石者云:「山掩何年墓?川行幾代人?遠同金紫鳥,近似石麒麟。」 此真墓形勢也,人亦莫測其所在。《交廣春秋》:越王趙佗,生有奉制稱藩之節,死有祕奧神密之墓。佗之葬也,因山為墳,其壟塋可謂奢矣,葬積珍玩。吳時遣使發掘其墓,求索棺柩,鑿山破石,費日損力,卒無所獲也。雖奢僭,慎終其身,乃令後人不知其處。有似橋松、仙景牧豎,固無所殘矣。文王、趙胡墓。

明王《趙嬰齊墓 》。初,吳孫權聞佗多以寶貨殉葬,乃遣交州從事吳琦訪佗墓,莫能得,但嬰齊墓,掘之,得玉璽、金印、銅劍等物。後二劍經贛上飛躍於水中。

南漢劉王塚 在城東二十餘里,曰「北亭」 ,明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