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4 (1700-1725).djvu/3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樹交枝懸之

南漢《石魚 》在海光寺,今廢。

屯門鎮 《郡志》云:「大寶元年春,於寶安縣置屯門鎮。」

虎頭潭故寨 在七都。見《廬山》。

王母妝臺 在大鵬王母洞。村前有大石,高數丈,昔傳王母梳妝於此。

望煙臺 在鳳凰巖下。單傳文丞相姪文應麟子孫,家於嶺下,為何左丞部將。值歲荒,建此臺登眺,凡家無爨煙者賑之。至今猶稱煙樓下云。石壁畫龍 ,在佛堂門,有龍形刻於石之側。化佛塔遺址 在邑之一都庵前。村後有大石,石側書「化佛塔」 三字。

渡頭石塔 在邑之三都沙井村河邊。

長鎮石室 在長鎮村山嶺。上有石艇、石塔,傍有仙人足跡,有石香爐,前有石澗仙泉,秋冬不竭。上有神像,人祈禱即應。萬曆丙辰,鼎建長豐庵。崇禎癸酉,知縣烏文明重修文昌閣、佛閣。其八景:「石洞禪宮、雲梯天閣、石榻風雲、松臺月照、仙人遺跡」 、「先朝遺剎、普渡仙航、菖蒲石澗」 ,皆絕勝云。

仙姬石 在六都下梅林村。上有崖,頂石相連屹峙。鄉人祈禱甚應。頂上有雲蓋即雨,俗呼「三姝石。」

鐘鼓石 在縣署後。左右二石,左特立,員似鐘;右仰面,坦似鼓;扣之各有聲。知縣周希曜題。「纜聲 在蚊洲海」 ,傳有船纜在此。今天將雨,纜聲先響,屢驗不爽。

仙橋遺石 在三都橋頭村側有大長石數塊,屹立河邊,潮極長,不沒。若私打一塊,腹即痛,置即愈。舊傳一人驅群石,或問何往,應在此。造橋後見一孕婦,驅不動,橋未成。

花縣

仙人壙 :在筋竹岡山巔。相傳為仙人遺蛻所藏,旱禱輒應。

鐘潭 在瑞雲山下隆興寺旁。相傳,「古昔寺廢,佛像遂委潭內,其鐘飛入覆之。土人善水者往往見其鐘紐,每欲決水取之,輒遇風雨,潦長而止。」

連州

元豐十二亭 ,曰「燕喜」 ,曰「四望」 ,曰「八顧」 ,曰「百花」 ,曰「擷秀」 ,曰「蓮照」 ,曰「清暉閣」 ,曰「都景樓」 ,曰「海陽」 ,曰「湖樓」 ,曰「峽山」 ,曰「大雲峒。」 自「四望」 以下,建立歲月、人名未詳。宋治平以前,亭名已廢。至元豐初,知州杜扞乃追已廢之名,刻石而正之。

紹興十二亭 :曰《燕喜》、曰《月窟》、曰《真覽》、曰《振鷺瀑》、曰《飛練》、曰《君子》、曰《天澤》、曰《臥龍》、曰《鍾美》、曰《十韻》、曰《聚秀》、曰「勿幕。」 自「天澤」 以上,因唐人之遺跡;「臥龍」 以下,乃後人之所創。宋紹興,知州陳曄重建。

燕喜亭 在城內,唐韓文公有《記》。

陽山縣

讀書臺 在治北二里,跨賢令山之腰。群山環翠,前臨湟水,瀠迴如帶,俯視郊原雉堞草木可數。韓退之嘗築臺讀書於此,後人景慕,因其故處以祀之。有屋二楹,覆石刻韓公像,像嵌於壁,尋移置石龕,更新四楹。屋外左旁有石,刻「讀書臺」 三字。

釣魚臺 在邑東半里塔溪之右。有石磯,平闊如砥,可以坐憩。臨溪流之上,水聲潺湲,林樹蓊蔚,雖長夏無暑氣,鷗鳧浮沒,漁歌響答,令人有遺世之想。韓退之與區冊曾釣於此,後人因建祠宇以記蹟焉。磯旁有石碑,書「韓公釣石磯」 五字。萬曆戊申,南詔巡憲吳安國立。

游息洞 一名東石岩,在讀書臺之左。韓退之登臺游息於此,因自命之。洞門宏敞如堂,有生成石柱,壁間刻前人詩句。其下有泉流,涓涓出草石間。退之自詠詩云:「所樂非吾獨,人人共此情。往來三伏裏,試酌一泓清。」 其內岩谷幽邃,可與朝陽洞相通。

朝陽洞 ,在游息洞之東,亦退之所命,以洞口東向,日出,洞中有光,故名。深五六十丈,內有石几桌,可坐二十餘人。西與遊息洞相通,宋張本「中鑴」 三字於洞口。

《石崖文 》在縣北三里,有石壁如屏,高二丈,橫闊四丈,西向。宋紹興間,縣令張本中刻《聖傳頌文》於其上,字方廣五寸,筆畫遒勁,至今無苔蘚剝蝕,朗朗可觀。

仙人掌 ,在城西北一里螺峰之下,數石嶙嶙,突出山麓。石上有掌痕,五指宛然,如手所印。近有石工持斧鑿欲碎之,風雨暴至,昏仆不能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