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4 (1700-1725).djvu/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不知者或誤以木綿為「吉貝」 云。

蔬屬

芥 :有白芥、紫芥、白菜、辣菜。

「𧄔 ,有白𧄔,有紅𧄔,有甜𧄔。」 孫真人《千金方》:「在山者名山藥,秦楚名玉延,陳與義《玉延賦》是也。一名雞捕,一名紫把,一名切玉。」 《南方草木狀》:「甘𧄔,蓋𧄔蕷之類。根葉亦如芋,實如拳,有大如甌者,皮紫而肉白,蒸熟食之,味如薯蕷,性不甚冷。」 舊朱崖之地,海中之人皆不業耕稼,惟掘地種甘𧄔,秋熟收之。蒸㬠,切如米粒,倉囷貯之,以充糧糗,是名𧄔糧。北方人至者,或盛具牛豕膾炙,而末以甘𧄔,薦之若粳粟然。大抵南人二毛者,百無一二。惟海中之人壽百餘歲者,由不食五穀而食甘𧄔故爾。芋 或作蕷,葉似荷而圓,根如蘿蔔。《本草》云:「土芝也。」 《方朔傳》:「關中宜薑芋。」 《食貨志》:「岷山之下有蹲䲭。」 注云:「芋也,香菌 。」 番禺、從化、新「會尤多,山氣遇雨輒生,最大者不可食。」

綽菜 :《南方草木狀》:「綽菜,夏生於池沼間,葉類茨菰,根如藕條。南海人食之,云令人思睡。呼為瞑菜。」

蕹菜 :俗音甕,又音戅。《南方草木狀》:「蕹菜如落葵而小,性冷,味甘。南人編葦為筏,作小孔浮於水上。種於水中則如萍,根浮水面,及長莖葉皆出葦筏孔中,隨水上下,南方之奇蔬也。」 冶葛有大毒,以蕹汁滴其苗,當時萎死。世傳魏武能噉冶葛至一尺,云「先食此菜。」

樹茄 《南方草木狀》:「樹茄,交廣草木,經冬不衰。故蔬圃之中,種茄,宿根有三、五年者,漸長枝幹,乃成大樹。每秋夏盛熟,則梯樹採之。五年後樹老子稀,即伐去之,別栽嫩者。」

增城有聖筍,陽山有《春不老》。其他蘿蔔薑蔥之屬,皆不能踰。中州獨有樹茄,則稱瑰異。

《嶺表錄異》所謂「鹿角、鵝腸諸菜,皆不甚佳。相傳北人攜蔓菁就種,則變而為芥。」 《南方草木狀》:「蔓菁,嶺嶠已南俱無之。偶有士人因官攜種,就彼種之,出地則變而為芥,亦橘種江北為枳之義也。至曲江方有菘,彼人謂之秦菘,即蔓菁也。又謂土芥,高者五六尺,其子大如雞卵,以為葅,埋地中,有三十年者,甚貴,尚親賓」 以相餽遺。今所在皆有蔓菁,而無所謂「土芥」 ,於此足驗風土之日變。

瓜屬

西瓜 按《五代史》云:胡嶠為蕭翰掌書記,隨翰入契丹。契丹破回紇時種,以牛糞覆棚而種之,大如中國西瓜,其味甘,因名。其實圓碧外堅,子有四色,黃紅黑斑。北客云:「瓜涼可止煩渴,過食不為害。」 其仁甘溫,今嶺南在在有之。

土瓜 生土中,如葛而圓如瓜,可剖而食之。苦瓜 ,俗名為「蒲達。」 人空其囊,以肉蜆釀之,味甚苦涼,亦宜於南方暑熱。

絲瓜 俗名水瓜

冬瓜 、《節瓜》《黑瓜》、蒲瓜出新寧,牛角瓜出新會,皆熟以薦飯者。木瓜則惟宜漬蜜。

果屬

荔枝 甲天下,漢始以充貢,後罷之。晉以薦太廟。天寶十四年八月,元宗幸驪山,會貴妃生日,新曲成而南海貢生荔枝至,因命曲曰《荔枝香》。其見重如此。後亦罷其貢。南漢僭據時,夏月燕群臣,臺殿軒窗皆插荔枝,謂之「紅雲燕。」 《南方草木狀》:荔枝樹高五、六丈餘,如桂樹,綠葉蓬蓬,冬夏榮茂。青葉朱實,實大如雞子核「黃黑似熟蓮,實白如肪,甘而多汁,似安石榴。有甜酢者,至日將中,翕然俱赤,則可食也。一樹下子百斛。」 《本草》:「食之通神,益智健氣,及美顏色。多出南海、番禺,其名最多,曰脆玉,曰狀元紅,曰大將軍,曰小將軍,曰大丁香,曰小丁香,曰綠羅袍,曰學士緋,曰黃泥子,曰水晶團,曰進奉子,曰天茄子,曰皺玉,曰」 麝香匣、曰犀角子、曰金釵子。惟丫髻子為荔枝,小者並蔕而生,味甘無核。《海山樓》:宋諸司以端午日閱舟師於上,率以是日嘗之。陳村有實大核小,其味甘香,名曰金釵子。相傳昔人有解金釵而得其種,即俗呼黑葉者也。汪廣洋詩:「誰把金釵品價高,荔枝端不讓葡萄,若教李白諳風味,甘分南州脫錦袍。」 《通志略》:「荔枝亦曰離支,始傳於後世,初出嶺南,後出蜀中。」 《南海藥譜》云:「荔枝熟,人未採,則百蟲不敢近繞採之,則鳥蝙蝠之類無不殘傷,諸果皆然。」 《東觀漢記》云:「南海舊獻荔枝、龍眼,奔馳險阻為患。孝和時,唐羌上書言狀,後遂罷止。」 蓋此物一日色變,二日味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