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3 (1700-1725).djvu/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廣州府星野考        府志

府總

《漢志》曰:「經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一十八名,積數八百七十三星,皆有州國官宮民類之象,而分野專繫二十八舍,徙所隸也。」 張衡曰:「眾星列布,體生於地,精成於天,列居錯峙,各有攸屬。」 我粵地在揚州之南,是為南越。《書》云:「日月五星,起揚越,斗牛之次,連貫營室。自斗十二度至須女七度,為星紀,於辰在丑,近楚則為」 翼、軫。自張十七度至軫十一度為鶉尾,於辰在巳。由二者觀之,則廣郡星野,當兼牛、女、翼、軫而言之也。按牛為犧牲,為關梁。其北河鼓大星為上將,左右為左右將。《爾雅》曰:「河鼓,牽牛也。」 又云:「河鼓三星,在牽牛北,主軍鼓。」 古者天子三將軍,大星大將軍,左星左將軍,右星右將軍,所以備關梁而除殘暴「也。光潤而明,將軍吉。動搖差戾亂兵起。」 婺女,天少府也。其北織女在河北天紀東,皆名曰須女。主果蓏絲帛珍寶。《占》曰:「王者致孝於神明,則三星光顯天下理。」 由漢迄今,皆以牛、女為粵之分,固矣。而所謂翼、軫者何居?因考連州陽山,連山雖隸廣州,然與楚壤相近,則與翼、軫同星,似亦不誣。故後者以彗孛飛流為分野之驗者,如秦二世,五星合於南斗,趙佗自立為王;漢元鼎六年,熒惑守南斗,占者以為誅滅南越之應。如此,則粵不僅專屬牛、女,而與揚、越同起斗牛之次合矣。故統而志之,以待後之考驗天官者。

廣州府山川考一       府志

本府。南海、番禺二縣附郭。

坡山 ,在府城內西南,高三四丈餘,相傳晉時渡頭也。上有三聖堂、丹竈。洪武七年,參政汪廣洋建鐘樓於上。十年,布政司趙堅,徙建五仙觀玉皇閣。又有「西坡山」,在城西第一橋。

浮丘山 在府城西四里。相傳為浮丘丈人得道之地。《羅浮記》云:「浮丘即羅浮,朱明之門戶。先在水中,若丘陵之浮,四面篙痕宛然。」 宋初有陳崇藝者,年百二十歲,自言兒時猶見山足舟船數千,今去海已四里,盡為人居。上有珠明觀、挹神軒,經略使蔣之奇建也。其下有珊瑚井,晉葛洪煉丹於此。今有廢井,惟一拳石。按《縣志》,「萬曆庚辰,大學士趙志皋憲副吾粵,闢其地為浮丘社。李稅璫入粵,踞其地為游觀所。仙靈窟宅,風雅遺蹤,一朝俱盡,良可深惜。」

雙女山 在府城西二十里。一曰「鳳山。」 上有榕荔。宋潘美伐南漢,次瀧頭,劉鋹遣使請和。美挾鋹使速渡諸險,至馬逕,砦於雙女山下,鋹請降,即此。

靈洲山 一名小金山,在府城西六十五里鬱水中。其山平原彌望,晉郭璞謂南海之間有衣冠之氣者此也。上舊有寶陀院、妙高臺。宋蘇軾詩:「靈洲山上寶陀院,白髮東坡又到來。前世德雲今我是,依稀,猶記妙高臺。」 《南越志》:「其陽多松柏,其陰多茅蕷。水中多黿鼉。有蟲焉,如龜而小,能緣大木,捕鳴蟬,其名曰神屋,食」 之已癘。按《縣志》《中唐志》:名山靈洲,大川鬱水,即此。嘉靖中,重修寺院,祭酒倫以訓記。北一里曰象山。西南二十五里曰金利山,上有崇福寺。東南有巡檢司。石門山 ,在府城西北三十里,兩山對峙如門,據南北往來之衝。漢樓船將軍楊僕討南越,駐兵於此。又李性道至石門,艤舟岸滸,不拒元兵,惟黃俊迎敵,即其地也。按《縣志》,前有控海樓、西華寺。嘉靖中,毀寺,改建晉刺史吳隱之祠。西樵山 在府城西南一百二十里,高聳數百仞,勢如游龍,盤踞四十餘里,簡村、沙頭、龍津、金甌四堡之地。峰巒七十有二,互相聯屬,內顧若羅城然。山半多平陸,民多居之。按《縣志》,「唐、宋詩人曹松移植顧渚茶於此,居」 人遂以茶為生。云翳門關,為入山之途。少保方獻夫砌石磴千級,行人便之。

秀蘿山 在府城西南三十六里。其水多松蘿,其草多蔓荊,草樹森鬱,山阜奇秀,故名。下有羅漢寺。

牛鼻山 以形似名,在西南五里。

獅雲山 在西南十里,亦以形似名,在金紫堡。元季鄉民𥟖復震,築堡於上,以避寇盜。有木焉,莖如通草而大,其材宜屐,其名曰「枹。」

三山 在府城南二十七里西淋都桂林堡。三峰競秀,類多奇石。

驛峰山 :在府南二十里。多松棕。

黃麖山 在府城西五十里。其木多桐杉,其獸多麖鹿。東南有二巖,內深幽,後有石室,通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