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0 (1700-1725).djvu/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長塔寺 ,去縣九十里。

普濟寺 ,在縣北一百二十里。

雲岩寺 在縣北一百十里。俱上「蘇村。」

長灘寺 、龍池寺 俱在縣北九十里黃沙村。湧泉寺 在縣北七十里黃溪村。

龍興寺 在縣北七十里水田村。

興國寺 在縣東四十里杜青村。

馬頭寺 在縣北五十里馬頭山。

真如寺 在縣北七十里莫林村。

永興寺 在縣北八十里高橋村。

羅漢寺 在縣北一百里上蘇村。

香山寺 在縣北一百里香山村。

龍昌寺 在縣北五十里莫溪村。

龍車寺 在縣北六十里。

寶圓寺 在縣南一百四十里白石村。

靈峰寺 在縣南七十里鄭家驛後。

紅蓮寺 在縣南五十里沉溪渡。

青林寺 在縣東十里古司鋪。

麻谿觀 在縣北一百里高都村。

真源觀 在縣西,又名「蟠桃觀。」 晉太始間建,明洪武三年修。

黃龍觀 在縣北六十里。東晉建武元年建,明洪武七年重修。

游仙觀 在縣淥羅岩下。

靈應觀 ,在縣北八十里硤州村。

桃川萬壽觀 在縣西南二十八里。晉人建。宋政和間,轉運副使張莊奏請重修,敕賜「萬壽宮。」 元嶽行觀 在萬壽宮後。宋淳祐元年,龍陽富民文必勝者建,施田一百畝,給與道士。後廢龍陽縣。

南禪寺 在縣南三里

皇清康熙元年,洞庭水師協鎮華承恩建為學宮。《巽》。

方議者欲移《文峰》共處。

滄溪寺 在縣西滄港。枕江帶湖,久委榛莽。

皇清康熙年間,衲僧雄峰復修。

義興寺 在縣西北大汎洲。康熙四年重修。潭明寺 ,在縣西潭明湖。明末兵燹,康熙六年修。

鎮龍寺 在縣東二里,臨大江。明萬曆庚戌年建。

上林寺 在縣西上小江口。

西林寺 俱明末兵燹

皇清順治十二年復修。

淨照寺 在縣西一里。東晉時建,號香積寺。唐咸亨間重建。宋淳熙間賜額「淨照寺。」 明洪武二十五年,以本寺為叢林。康熙二十二年重修。仁王寺 又為古佛寺,在縣東攀桂坊。唐開元間建,明洪武重修。康熙二十一年,知縣李滋奇、洞庭水師協鎮張世捷、守備戴明幹仝建,邑民張仲、陳嗣昌等募化。

龍安寺 在縣南六十里金牛山。唐乾明建,為「大叢林。」 明洪武十九年重修,經兵燹廢。

皇清康熙十一年,禪僧上崇率眾度址經營,漸次修

復闢山門

崇福寺 在縣南小安村,宋紹興間建,明永樂四年重修。

白華寺 在縣東二里,臨大江。明萬曆庚戌年建,今廢。

大富寺 在縣南四十里。康熙十九年,僧照緣募化重修。

「白鷺寺 」 近金牛山。

楓林寺 、東華寺 ,今俱重修。

景星觀 在縣南半里,宋紹興間建,明洪武九年修。

雞鳴觀 在縣西文昌坊,宋紹興間建,明洪武十一年重修。

乘虛觀 、遊仙觀 俱廢。

沅江縣

景星寺 、明王寺 俱在縣北。

滄浪寺 在縣南三十里。

烏龍寺 在縣西四十里,內有臥龍墨池。

常德府驛遞考        府志

武陵縣

府河水馬驛 原止名水驛,後歸併,故名水馬驛。縣東南一里大江岸。明洪武四年,知縣張子源建正廳三間,儀門三間、大門三間,廂房六間。成化八年,知縣徐必斆於廳後建水亭三間。成化九年,知府楊瑄遷舊亭於西北,鼎建正廳五間,扁曰「皇華。」 後為「退居」 ,翼以寢室。弘治九年,知縣應能增修。嘉靖八年,奉例將和「豐馬驛」 歸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