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0 (1700-1725).djvu/7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五顯廟 在縣治大門左畔。

公安殿 在藤子嶺

辰溪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治東。

社稷壇 :在縣治西南。

邑厲壇 在縣治北

城隍廟 在縣治西

新息侯廟 、壽亭侯廟 俱在邑西。

《善卷祠 》卷,武陵人,終大酉山。宋祥符間舉祀。明通判歐陽陟奏聞,得旨賜額。

伏波廟 在縣治西三里。

漵浦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城東。

社稷壇 在城西

邑厲壇 在城北

城隍廟 在縣東一里

關王廟 在縣右

伏波廟 在城西二里許。

真武廟 在城東三里

南嶽廟 在城東南隅

水府廟 在城西五里

沅州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州城東南。

社稷壇 在州城東北

郡厲壇 在州城北一里。

城隍廟 在州西南隅。明洪武十一年遷建。成化乙巳重建,萬曆癸酉復修。

皇清康熙五年,知州戴廷對捐貲鼎建。

關聖廟 在州城東關外,創自元大德中,明弘治間重建。嘉靖乙未新建前樓。明末殿宇朽壞。

皇清康熙癸酉,重建,殿後增立觀音堂,蔚然改觀,《一》

在北門內,今存。一在西門內,今毀。一在東關外十方庵左。

明山土主廟 去城西北五里。時章惇討元猛,以兵事禱之,得吉。既而猛果降,因奏封順應侯。慶元間,賜廟額為「顯應侯。」 但廟不知建自何時,明正德間重修。

南嶽昭烈廟 在州南二里。政和間,猺賊黃安俊作亂,攻圍城寨,占據水源,地圖人渴,援兵未集,相與禱於靈祐侯,迎至城上,兵皆鬼神狀,賊悸怖遁去。因封「祐順靈顯公」 ,春秋祀之。明弘治五年重建。正德六年復修。今為兵燬,尚未建復。漢車騎將軍張公廟 在州南四里,即蜀將張飛也。俗稱白馬廟。

唐刺史林公廟 在州東四十里,俗稱「赤崖。」 宋紹興中,陰助討賊,封護國侯。明初賜額,春秋祀之。

昭靈神廟 去州南五里,俗稱「黃龍」 ,即三閭大夫屈原也。宋時賜額,明弘治十四年重建。里隍廟 在譙樓北角。今重建。

水府廟 在西城傍河

真君廟 舊在東關張公祠左,今移建城內西街。

祠山廟 在城東北隅,即祠山。聖列真君姓張名渤,字伯奇,武陵龍陽人。洪武中建廟祀之。東嶽廟 在東關外關帝廟左。康熙辛亥年建,丙寅年殿頹,同知張哲捐貲重建。

五顯廟 一在東街,一在倉前,一在學左,一在廟兒頭,今改為「馬王廟。」 一在黃甲街,一在普庵塘,一在鎮東樓內,又名「靈官廟。」

「赤崖行祠 」 在水寬樓,今總鎮後。

火神祠 原在邊糧廳右。兵亂毀壞,今建於總府街。

通靈祠 在黃土陂,宋時建。明萬曆甲戌重修,後有觀音堂。

南嶽行祠 一在江西街,一在南關,一在河西坪上。

「明山行祠 」 一在東關關帝廟右,一在河西郵亭巷口。

清盧林公祠 ,去州東十五里,地名「六村。」 歇馬林公祠 ,去州東十里,地名「結蓮。」

黔陽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縣治東門外一里。舊有齋廳三間,今毀,樹亦無存。

社稷壇 在縣西

邑厲壇 在縣城北門外一里。

城隍廟 :在邑治東龍標山。歲久傾圮。康熙二年重修。

關帝廟 在上南門外。負城帶郭,面山臨江,據一邑江山之勝。

昭烈王廟 在城東教場。宋寶慶初,縣令饒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