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0 (1700-1725).djvu/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國者,皆楚人之餘章華、陽臺、清宮、雲夢,皆游觀之所, 則楚之富美者可見矣。常德亦楚地,自漢以來不得 為通都。由唐而縱橫割據,或淪盜區,或混戰地,境別 土,斷而居者無常心。時序變遷,物華更代,凡托水竹 木石以合廛里之聚,適陰陽之性而遂室家之樂者, 皆廢棄不暇為矣。郡有德山,瞰江近城,或者即為魚 群蝦侶,沉鉤橫棹,盟鷗宿鷺,去來無跡,而閒夫野客 目為之凝也。江闊流緩,風回波細,飛帆去艣,舒徐上 下,而騷人逸士神為之往也。平壇幽祠,皮冠葉衣,遺 像有嚴,清風可挹,而高人隱士心與之俱也。雖縱凡 花異木之采擷,名苑美囿之徜徉,雕軒華轡之馳軋, 而男潔巾履,女新簪珥,亦聊以酬時序而接物華也。 夫使一郡之民有樂乎此,則推食助伊蒲之供,捐金 補梵宮之闕,不以游觀自利,而釋氏子亦因以利焉, 庸何傷哉!迺若僉、憲二使者,與郡太守於此而參會, 旌旗車馬萃焉,胥曹輿臺從焉,自一而三,為數弘矣。 官僚眾多,休沐有暇,或攜家人,或聚同好,承事左右, 其徒繁矣。因山而假息於寺,炊爨而芻糧餼廩,征之 器具需用,索之寺不勝擾,僧不得寧矣。申儒謂勝地 不可不至也,至其地而蒙患於寺,不可也。山陬有亭, 舊扁「楚望」,載在《圖志》。沅水演迤,陽山雄峙,臨枉渚以 想朝發,望秦城而慨秋綠,游觀之最也。中更新名,江 山平遠,而移楚望於舊亭之旁,非矣。未幾易名雲深, 而楚望之名遂泯,非之甚矣。幸而墨本未泯,寺有藏 焉。申儒與太守許公捐金,俾主僧介山之中,度地於 善卷壇之西,平坡礱石,以亭其上,扁「楚望舊名。」臺府 交會,寮寀群集,雖斾旗獵獵,呵衛憧憧,而舟艤輿登, 層級平坦,距寺既遠,來者無干,則寺之蒙患,於是乎 可廢。寺固利也,彼游者亦利焉。初游艇艤寺前,洑洄 澎湃,曾不寧止,今亭前有石分流,而舟不蕩矣。初游 蓋於寺前入山,徑狹棘叢,崎嶇陟降,今自亭前趨《善 卷壇》,而路省半矣。又即善卷壇前,臨江迫崖,別為亭, 名「臨睨《善卷壇》。」雲深之間又為亭名「仰止」而行有憩, 梅、桃、茶、桂、芙蓉、橘奴,夾道分植,寓目者無「藍縷」之歎, 行邁之悔矣。舍旁設庖廚器具,攜酒餚者無徒行之 勞,途窮之恨矣。均是江也,均是山也,三亭分列,地異 景殊。且以見釋氏子不專於自利,而亦有以利人;游 子步履不疲於過勞,而亦有以求逸。在官不以登覽 便己而傷惠,居鄉不以行樂無地而自狹,虛無流連, 其無譏與?雖然,在官事游觀,又使民從游觀,非政也。 至「為民上而樂」民之樂,《孟子》蓋嘗言之。況黔為窮楚, 遠而來仕者興懷土之思,伏而處奧者發居陋之歎。 蘇公記多景樓,歐公記醉翁亭,彼土地所宜皆蕃蕪 也,猶卷卷如是,千載同一意也。則消其鄙吝,合其會 通,民情適則民志定,民志定則善心作矣,又豈止「樂」 而已哉。

《貢士過省莊記》
前人

「精神內固,則文有定見,志氣外鬯則文有定力。文之 著於世者,非倖成於筆墨之間,揠長於言語之末也。 精神,文之華也;志氣,文之帥也。精神發越,固外也。苟 乍存乍亡,若起若滅,則清明者汨,昭徹者蔽,內不先 固而定見亂矣。志氣主宰,固內也,或出或入,更疑更 懼,則操守者謬,蘊蓄者消,外不復鬯而定力移矣。」成 周天子取士於六鄉,自黨至鄉師,賓之於鄉大夫,又 登之於天子之廷;自鄉校黨庠,升之天子之學,又至 於論定而後官之,雖等級次第之不一,而不越千里 之外。當是時也,宴飲以樂之,歌舞以鼓之外,是為遂, 而稍聚待賓客,甸聚待羈旅,薪芻委積,不肯廢也。漢 之選舉,責之郡縣,有「僕馬痡瘏之困,脯資餼牽乏絕 之虞也。」夫人主與眾多之士相與共成天下之治者, 非徒文而已也,亦豈徒口體而已也。蓋不如是,則士 鄰於賤,精神以之抑厭,志氣因之消磨,詎能仰首伸 眉,極言肆論於冕旒之前乎?常德固楚黔中地,回首 畿甸,國異家殊,若不可以文言也。而層巔絕崖,野畦 廢丘,有蘭其馨,有芷「其芳」,足以續《風》《雅》之墜,然未免 以比興寄悲憤,以情性從刻琢者,豈亦有所不得於 中也?國朝以文取士,三歲以賦試禮部。開寶二年,詔 四川、山南、荊湖北等道薦送舉人,並給往來公差。其 後廢革不繼,資糧皆自備,而為之勸駕者特具文爾。 矧!常德之遠且僻歟?記里二千有奇也,記程既月有 踰也。登名者五,非其素擬,觀光上國,迫於征行,居乏 儲峙,行乏裹糧,父母妻子,饑寒於家,隸僕車馬,闕絕 於路,內心怵惕之不暇。將欲專一精神,和平志氣,使 定見不雜,果於擇義,定力不移,不惟一郡難之,他郡 皆難之。然他郡有貢士莊,而常德無有也。常德固有 赴省士人米矣,隸武陵者,為錢七十貫有「奇,為米五 十五石有奇;隸桃源者,為米一十六石有奇;隸沅江 者,為米三十三石有奇。徵收失期,貢士不得專有,則 雖有猶無也。」申儒老於場屋,知難之為病久矣。既守 郡,又承憲司檄之半年矣,得民間不當有之田而籍 之官者田未多也,由是盡舉而寄之學官,不以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