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0 (1700-1725).djvu/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加撫愛,未即聽遣。室有同學道士朱靈辨者,恐童子 精神懾懦,為邪妖所攻,將欲載丹筆符禦之。童不懌, 且多傲詞云:「他辰相見,歲在降婁矣。」庭際有大栗樹, 遠人不過數仞,遂背行冉冉,從樹旁滅沒化去,有聲 隆然,如風飄雷震。辨怪愕失次,馳告鄰落,共四圍索 之,千巖沉沉,漠然無聲。洞西行一二里,有巨蛇威猛 甚盛,自道中拖腹橫據,勢不得近。次至東隅,見右足 八指羅印於地上,折弱篠八枝,縱橫插植,若誌冥驗 之數,餘不復睹。先是未潛景之日,割芝圃間,獲珉石, 圓大如五銖錢,朗瑩可愛,跪而授師曰:「此秦客所棄 棋子也,幸加祕護。」後有符契,僊師靈辨,狀「之不昧,惜 向時無斷,俛然發篋,復睹故物,其慚愧慕望者,可勝 言哉!」後經時白晝假寢,幻罔而至,備申摳衣之敬,診 其容態,但以承事尊上為疲耳,至於日者之約無替 焉。僊師以建中元年自武陵卜居於廬山紫霄峰下, 古壇石室,高駕顥氣。載弱歲慕道,數獲踐履其域,話 精微之際,得聞此事,太息良久,自感悟曰:「神遠人乎 哉?道遠人乎哉?夫瞿氏之子,受天之氣,生人之世,百 骸六臟,非有乎卓然異色也。以一誠之志,唯巖洞是 慕。彼秦人之宅,尚得而往,況僊師遁栖空山,垂二十 年,根之以渾元,守之以太和,遺肢體,冥耳目,息歸於 踵,神舍於素,窈窈冥冥,中含至精,方將入天地之門, 游化初之源,磅礡萬物,不見其朕,豈鸞鶴之馭而滿 其道歟?門人先往,而師資尚淹留塵世。天其意者以 時人溺於羶腥,汨亂正氣,多札瘥夭昏之患。使布陰 德,大拯生命,符三千之數耶?弟子風波之民,不能自 拔泥淖,繼芳金籍,徒以區區文字,紀其糟粕,不亦悲 夫!然庶示於好事者,其為起予之地耳。」貞元元年八 月二十日。《符載記》。

《錄桃源畫記》
舒元輿

四明山道士葉沈囊出古畫。畫有桃源圖,圖上有谿 谿,名武陵之源。按《僊記》,分靈洞三十六之一支,其水 趨流,勢與江河同。有深而綠,淺而白,白者激石,綠者 落鏡。溪南北有山,山如屏形,接連而去,峰豎不險,翠 穠不浮。其夾岸有樹木千萬本,列立如揖月,色鮮如 霞,櫂舉欲動,燦若舒顏。山鋪水底,草散茵毯。有鸞青 「其衿,有鶴,丹其頂,有雞,玉其羽,有狗,金其色毛。」 亭亭間而立者十有八九。岸而北,有曲深喦門,細露 室宇,霞檻繚轉,雲磴五色,雪冰肌顏,服身衣裳,皆負 星月文章。岸而南,有五人,服貌肖虹玉,左右有書童 玉女,角髮而侍立者十二。視其意況,皆逍遙飛動,若 雲十許片,油焉而生,忽焉而往。其坦處有壇,層級沓 玉冰,壇面俄起燼竈,竈口含火,上有雲氣,具備五色。 中有溪艇汎上一人,雪華鬢眉,身著秦時衣服,手鼓 短枻,意狀深遠。合而視之,大略「山勢高,水容深,人貌 魁奇,鶴情閑暇,煙嵐草木,如帶香氣。熟得詳翫,自覺 骨戛清玉,如身入鏡中,不似在人寰間,眇然有高謝 之志。」從中坐來。少選,道士卷畫而藏之,若身形卻落 塵土中。視嚮所張壁上,又疑有頑石「化出,塞斷道路。 某見畫物不甚寡,如此圖未嘗到眼,是知工之精而 有如是者耶?葉君且自珍重,無路得請。」遂染筆錄其 名數,將所以備異日寫畫之不謬也。

《歸老橋記》
宋·曾鞏

武陵,柳侯圖其青陵之居屬予,而敘以書曰:「武陵之 西北,有湖,屬於陽山者,白馬湖也。陽山之西南,有田 屬於湖上者,吾之先人青陵之田也。吾築廬於是而 將老焉。青陵之西二百步,有泉出於兩岸之間,而東 注於湖者,曰采陵之澗。吾為橋於上,而為屋以覆之。 武陵之往來有事於吾廬者,與吾異日得老而歸,皆」 出於此也。故題之曰《歸老之橋》。維吾先人遺吾此土 者,宅有桑麻,田有秔稌,而渚有蒲蓮,弋於高而追鳧 鴈之下上,緡於深而逐鱣鮪之潛泳,吾所以衣食其 力而無愧於心也。息有喬木之繁陰,藉有豐草之幽 香。登山而凌雲,覽天地之奇變;弄泉而乘月,遺氛埃 之溷濁。此吾所以處其怠倦而樂於「自遂也。吾少而 安焉,及壯而從事於四方,累乎萬物之自外至者,未 嘗不思休於此也。今又獲位於朝,而榮於寵祿,以為 觀遊於此,而吾亦將老矣,得無志於歸哉?」又曰:「世之 老於官者,或不樂於歸;幸而有樂之者,或無以為歸。 今吾有是以成吾樂也,子為我記之,使吾後之人有 考以承吾志也。」余以謂先王之養老者備矣,士大夫 之致其位者,曰:「不敢煩以政」,蓋尊之也。而士亦皆明 於進退之節,無戀祿之人,可謂兩得之矣。後世養老 之具既不備,士大夫之老於位者,或擯而去之也,然 士猶有冒而不知止者,可謂兩失之矣。今柳侯年六 十,齒髮未衰,方為天子致其材力,以惠澤元元之時, 雖欲遺章紱之榮,從湖山之樂,余知未能遂其好也。 然其志於歸也如此,聞其風者亦可以興起矣,乃為 之記。

《楚望臨睨仰止三亭記》
袁申儒

楚在春秋時與晉長雄。子女玉帛、羽毛、齒革波及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