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5 (1700-1725).djvu/8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凡九所,夜擊鉦,用代枹鼓,作之自包始,今廢。流水橋 在儒學前。

燕子橋 舊在學前。二橋水自城出城,跨橋上。「大步橋 」 城西門外五十里雲湖界,一名「雲湖橋。」

陶公橋 在陶公山下

宋家橋 去縣東二里,縣之下界也。

石橋 :在縣治東五里,通長沙小驛路。

昭陽橋 ,在縣東三十里,以其地名昭陽也。暮雲橋 ,去縣東南四十里,今改「濯纓橋。」 黃龍橋 ,在縣西三十里。

飛龍橋 在縣南三十五里冷水鋪上。因山勢盤繞如龍,故名。

白關橋 在縣西八十里,忠臣鄉一都。

珂里橋 在縣西南一百里「隱山」 之下。以宋胡文定公父子常遊此而名。

龍蛇橋 在縣北三十里。

《虎井》橋 中路市。傳崔生遇虎,化為婦,藏皮於井,故名。

流葉橋 在縣西南一百里。因密師見菜葉自隱山流出,故名。

梅林橋 在縣南五十里,通衡山官路。成化八年,知縣馬濙立。「青山橋 」 ,胡康侯讀書處,因康侯字青山,故名。青雲橋 ,去縣西二十五里,以婁昇中試而名。平政橋 在縣治南,為邑通衢,城西田澗之水所出也。今名「大埠。」

小埠橋 在縣治西河街。成化七年知縣馬琛修。

通濟橋 在縣西錦灣右。舊名「唐興橋」 ,一名「陶公橋」 ,今頹其半。

青龍橋 在縣西二十里。成化二年,知縣丁濙立。

狀元橋 去縣西一百里。以宋狀元王容讀書橋側,故名。

關山石橋 去縣西七十里。在忠臣鄉一都,通醴陵路。明嘉靖二十五年,尹指揮妻甘氏修大花橋 ,去縣北二十里。

小花橋 去大花橋右二里。

回龍橋 去縣西八十里。今重修。

方上橋 去縣西六十里,以其旁有方上寺,故名。

縣前渡 下攝司渡 、竹埠港渡。

湘陰縣

湖風橋 在忠靖墓前。昔人浴乎湖,風乎橋上,故名。

梅子橋 去橋南十里

澇溪橋 在澇溪鋪

膾魚橋 在治東六十里,一名「斬魚。」 晉太康年四月八日,陶澹家有斬魚於橋者,忽報家飛昇,遂棄其魚。後每歲是日,魚來於橋上。

恩波橋 在縣南。宋鄧氏母因湖水漲漫建。俗呼「鄧婆」 ,行人德之。德祐時,橋毀,官復之。元初又圮。州人黃仲規捐貲,令子惟敬率眾南北建石岸,中壘石為高柱,布木石上,為屋九楹,易名「鎮湘。」 後弟惟賢、惟德出千金募眾二千五百金易以石。上為大屋,中為道,左右為市肆,至今賴之。元余闕有記。

文昌橋 在儒學前,又名魁星。江之水拱於學宮,橋臥其上,又在邑南,故名。嘉靖十三年,橋圮,知縣劉璧修之。三十二年又圮,張登重建之。成江橋 ,去縣東南五十里。

龍家橋 去縣東二十五里。

林木橋 去縣南三十五里。

杉木橋 去梅子港五十里。

魁星橋 去杉木五里

梁公橋 在黃谷鋪,即黃谷橋。嘉靖二十一年,知縣梁汝璧建,父老改今名。

歐家橋 在縣東,又名「通濟。」

惠涉橋 在縣北興化寺西。

大黃橋 去縣南八十五里。

湖上橋 在禪林寺西

許家橋 去縣東三十里。

板橋 去縣東十里

望京橋 在長樂鎮

花橋 去縣一百里

小橋 去縣東南五十里。

文家橋 在文家鋪

欒橋 在楊梅鋪下五里。

大橋 去縣東七十里

高車橋 去縣東北六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