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5 (1700-1725).djvu/6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也。近民障水為碓代舂。

中洲 在縣學前水中,其形拱西。明《洪武舊志》載諺云:「中洲過學前,瀏陽出狀元。」

余家洲 在縣西水中。其形拱東,與中洲相望,人藉其勢障水。兩岸各為碓以代舂,今廢。猶名其地曰「車碓。」

鹽米洲 俱在西鄉二十四都曲茶灘下。水中謂其砂細為鹽洲,砂粗為米洲。故老云:「視其高低大小,可占一年鹽米之貴賤。」

雙楓浦 ,《地理圖經》載《翰墨全書》,又名「青楓浦」 ,在瀏陽。今攷其實,即楓浦。《漁樵》是也。杜甫過之,有詩。

清風浦 在縣前

玉泉 在縣東南大圍山上。

藥井 ,在孫隱山洗藥橋下。孫思邈煉丹此山,有泉出於老樹穴中,清沁可佳。思邈取以洗藥,故名藥井。《一統志》作「洗藥井。」

義井 在縣治西。其水重於他井之水,銅壺刻漏,取之為則,又名則泉。《一統志》作「逸則泉。」 古井 ,在縣治前十字街。

飛仙井 在焦溪嶺上。飛仙古井,學士歐陽懸有詩,今不傳。舊《志》云:「明洪武初,志城井十八處,今現存五六,餘無可考。」

醴陵縣

鳳凰山 ,在縣西五里,與梧桐山對峙。《傳》云:「鳳凰非梧桐不棲,非醴泉不飲」 ,故二山對峙,如醴泉之兩翼。

龍山 在治南二十里,有龍洞,上有仙人棋石。梧桐山 在治東五里,鳳凰山對峙。

東山 在縣東,上有鳳凰臺。

嵐紫山 在治東八里。常有紫氣,故名。

西山 在縣西五里,一名「靖興山。」 唐李靖駐兵於此。石壁上有靖像,山有紅拂墓。

萊山 :在治北三十里。舊有「萊山書院」 ,世傳呂祖謙曾講學於此。

丁仙山 在治南七里。上有石壇,世傳丁令威得道處。成化間,道人姚安祥刱為觀。山下有龍,嵐氣籠罩山頂,三日必雨。明知縣謝緝詩:「重疊青山鳥道通,仙家身在翠微中。蟠桃花發千年樹,瑤草枝含五色叢。數載殘棋深院裏,一聲長笛玉樓東。我來世事渾忘卻,便欲乘雲訪穆公。」 青雲山 在儒學後,舊有梯雲閣,故名。

尚寶山 在縣東六十里。

章仙山 在治北七十里,一名彰龍山。《道書》「七十二福地」 之一。相傳臧真人得道處。後誤「臧」 為「章。」 周諤詩:「山拓地形高北斗,天留砥柱鎮寰中。肩摩雲漢三千界,目極瀟湘幾萬峰。煙霧橫空銀漢漾,星辰在手玉霄通。振衣節概心還烈,脫屣工夫見未融。古殿久虛春草沒,石骸猶在野苔封。道人索筆圖經始,賦此因資」 一簣功。石筍山 在治東七十里。峰勢極尖,壁立如筍,故名。

孫鍾祖山 在治東三十里,地名瓜畬。世傳此即孫鍾種瓜處,祖即葬此,墓無存。周諤詩:「昔賢生計此栖遲,何事東風起嘆悲。蔓綠似尋人去後,瓜黃空待客來時。山光映處名猶在,鶯語聲中思豈知古路至今千載舊,惟餘綠草遶湘涯」 胡道仙山 在縣南四十里,有胡姓者修煉於此,故名。山勢亦奇。唐寅詩:「踏石躋藤到此峰,恍然身在五雲中。井參咫尺攀援易,物象森羅眼界空。晴曉日從山下出,夜深僧擊月邊鐘。壺天甲子千秋練,未許仙源路易通。」

君子山 在縣西南七十里,與五鳳山並峙。世傳自南嶽山來。山面朝嶽,謂不背本,故名。邑人曹之璜有《記》。山有真武祠。

三峰山 :在治東北三里,數峰如障屏。

小溈山 在縣東三十里。眾山環繞,湍流中出。宋易袚扁之曰「小溈」 ,即《道書》第三十洞天。上有卓錫泉。

玉仙山 在治東三十里。相傳王喬煉丹於此。上有三空洞,各有丹竈、石床、石臼。唐開元時建,惟白雲洞微明。極處有小溪,隔不可渡。上有登真觀,太宗賜飛「白」 字,創御書閣。

吉仙山 在縣西二十五里,即老爺山。高峻廣袤,吉仙曾修煉於此。

明月山 在治西南六十里。上有白石,如明月,照農夜耕。宋政和中,取石置長沙明月池上。今皆不存。又有杉仙洞、靈臺巖、龍鬚灘,即明月石所出處,時旱禱之。

白雲山 :在治東六十里。山勢屹峻,雲氣常覆其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