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5 (1700-1725).djvu/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雞鳴寺 ,相傳仙人於平地一夜構造,雞鳴而成。

苦竹寺 宋黃山谷於蝦蟆碚遺筆於水,至松滋尹甸,止草庵中,見佛爐中插一筆,取視之,乃前所遺者,遂問老僧於何處得來?僧云:「於井中汲水得之。」 山谷頤然而笑,命植地中,著土復活,筍幹森然,乃苦竹也。僧見奇異,遂募建一寺,以苦竹名。其竹猗猗遍繞佛殿隙地,但取植別處即死。緣是併知泉脈通蜀,其水之美,為第一泉云。山谷建寺後復經此,前後俱有題詠。

射垛崖 昭烈入蜀,舟行登陸於龍角洲,睹隔江懸崖,挽弓戲射,因名。

走馬嶺 昭烈入蜀,走馬於此。

丹池 ,呂祖煉丹於劍峰山,留有丹池,今尚存。學碑 ,張南軒先生至松滋手題學宮碑記併書碑石至今猶存。

南極亭 在縣東三十里,舊名「江亭。」 唐杜甫有詩。

枝江縣

白水書院 在縣西三里。元拔都抹溫司建,今圮。

庾臺 ,在百里洲北岸六十里,世傳庾亮講經處。一名「講經臺。」 又江陵縣有《庾信臺》。

《豐臺 》即「風臺。」

元道愛堂 尹程德建,今縣後廳乃其舊基也。《彝陵州》

陸抗城 ,在州西五里赤溪,其地尚存。又《宜都記》云:今縣治陸抗代遜都督時築,故不言州邑,但曰陸抗城耳。

彝陵故城 ,初在下牢溪。唐貞觀中,徙治步闡壘。宋建炎中,徙治紫陽山,又徙石鼻山。紹興中,復舊。端平中,在江南。元復江北。

臨江城 在州南二十里。魏武帝所築。梁置臨江郡及縣。後周置臨州,隨州郡俱廢。

步騭城  、步闡城 ,二城俱在下牢溪前。陸法和城 ,在峽口,梁命法和築。

劉封城 ,在三遊洞頂。

安蜀古城 在峽口。陳宣帝征江陵,後周軍於峽口,築壘以備陳,名「安蜀。」

宜都城 ,在州南境,吳陸遜所築。晉置郡,唐置縣,後廢。

楚西塞 ,即荊州虎牙山,公孫述作浮橋處。楚塞樓 在州治後。許自誠詩:「雄當蜀道三千里,嵬壓荊門十二州。」 張權詩:「巴渝東畔楚塞樓,江轉荊湖第二州。」 查籥詩:「浪痕自記岑彭壘,岡勢元依陸抗城。」 寇萊公詩:「道路連巴蜀,風煙接楚丘。」

爾雅臺 ,在州治北,郭璞註《爾雅》處。後人因祀璞以下四人於洗墨池。

「明月臺 」 與「《爾雅》臺」 相對,亦璞遺蹟。今二臺合為一景。

「至喜堂 」 在州治東。宋刺史朱職方為歐陽公立作《記》刻石。

絳雪堂 在楚塞樓前。宋知州朱慶基會飲,紅梨花甚開,命座客賦詩。歐陽修聯云:「風輕絳雪樽前舞;日煖繁香雪下開。」 因名其堂曰「絳雪。」 四賢堂 在州治東,祀宋歐陽修、蘇軾、蘇轍、黃庭堅。

六一堂 在州治南。六一居士歐陽修建,有碑記。今移州學。

至喜亭 ,在州南。宋守朱慶基建。歐陽修《記》:湖上亭 ,在峽州。杜詩「秋日寄鄭監有此亭。」 來豐亭 ,在楚塞樓後。朱慶基在州,多惠政,時和年豐,建亭以彰其美。

墨池書屋 在城東隅。晉郭璞、宋蘇軾洗筆墨處。

《孝子甘泉 》,漢姜詩遺跡。

《武侯遺筆 》書「忠孝廉節」 四字。

《月峽仙蹤 》。上書「月峽張仙到此。」

黃金藏 州故有寶軸祕函,藏崖竇中。宋陳膺得遺書之一,乃古《易》傳,與今文絕異。

督郵石 ,《水經注》載,宜都、建平二郡,有倚石,如二人攘臂相對,傳二郡督郵立界於此。宜都即今彝陵也。其二石尚在峽口,舟行見之。

長陽縣

睦州城 在縣治東。隋開皇中置,尋廢。

廩君土舟 在府城西南境。《寰宇記》:「彝水自施州開蠻界流入西巴,蠻有巴、樊、譚、相、鄭五姓,未有君長,各乘土舟,約浮者奉以為君,惟巴務相獨浮,因共立之,是為廩君。務相乃乘土舟,從彝水下及彝城,因立城其旁而屋之。」 今水名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