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5 (1700-1725).djvu/10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知府吳道行、知縣陳一鑑重修。戊子辛卯,集十三庠生肄業,月給廩餼,時登儁升朝者數十人。二十九年,知縣陳弘乘復修,仍為陶公祠。四十一年,推官陳大繡因長沙館驛傾頹,毀洗心亭為二門,廢聚英樓、廣仁堂為皂隸房,餘盡拆毀。城南書院 在妙高峰之陽。宋張南軒隨父紫岩家潭州,居此,建為講學地。《格古論》曰:「城南書院」 四大字,張紫岩之所書。南軒名以十景,曰納湖、麗澤堂、書樓、蒙軒、卷雲亭、月榭、琮琤谷、聽雨舫、採菱舟。高阜與晦庵先生互有題詠。有禁蛙池,俗傳南軒讀書處,蛙聲聒耳,投硯禁之即息,因名。年久廢頹,俱為僧卒勢家所據,建寺於上。正德二年,參議吳世忠、學道陳鳳梧協謀請復。嘉靖四十二年,推官翟台建堂五間,高峰寺後。萬曆六年復廢。

湘西書院 在湘江嶽麓山下。宋潭士以居學肄業為重。州學生月試,積分高等,升湘西書院生。又分高等,升嶽麓精舍生。潭人號為「三學生。」 劉輔之重建,後又建於晦翁,今遂為蓬墟矣。道林精舍 在嶽麓山左。南唐馬燧建。《昔賢詩》云:「此是前朝古書院,而今刱作梵王家。我來登眺不勝慨,獨倚東風數落花。」

文定公書院 在胡安國居潭州舊宅,今廢。裴氏書堂 在金牛岡,「唐相裴休讀書處,今廢。」 瑒谷書院 在府治後壽山廟巷。明吉藩建,今廢。

社學 在縣治南雞公坡。萬曆三十九年,知縣唐源鼎建。延社師教鄉子弟,今廢。地界存學田二處 :一在赤竹鋪,四十三畝六分,除完糧外,租榖十石;一在濚灣七里園十五都五甲,《劉恩》二十畝。

又據《縣志》,田共一千八百二十畝零,租穀六百二十五石。俱在書院前善化土牆頭,長沙八尺河石株寧鄉等處。

原額學田九百五十二畝,內除上價取回外,寔在田七百四十二畝,每年納租四百四十五石三斗七升二合。倉廒盡廢,後屬府首領徵銀。田俱在善化、長沙、寧鄉三縣。

學地三處 ,南大街「靈觀廟起,至楚家屋止;北織機巷諸氏屋後一截,自玉渠起,至正堂衙前止;西抵玉溝一帶,溝以內俱係學地。」

外州縣

湘潭縣學 宋、元在縣治東郭。元末燬於兵。明洪武二年,知縣莫玉即舊址創焉,今周氏之宅是也。洪武十六年,知縣羅仲常及盧簡相繼加修,制乃大備。正德丙子,僉憲謝廷桂、教諭田定始遷縣西廣慧寺故址,即今地。前為殿廡、門池,後為堂亭,閣左右為啟聖祠、四先生祠、名宦鄉賢祠,齋舍庖湢之屬皆備。嘉靖辛卯奉制建敬一亭。萬曆丙戌,頹甚。知府吳道行檄縣查明,大期修葺。戊子,蕭奇杰相繼葺之。癸丑,知縣包鴻逵復大修焉。

皇清知縣劉見龍捐資重修大成殿東西廡、戟門、泮。

池知縣劉鏞建敬一亭於明倫堂後,餘制多不備。康熙癸卯年,知縣鄭有成因萬樓故址,建文昌閣於上,又建櫺星門一座,明倫堂三間,拔俊齋三間,興賢齋三間,東西號房十二間。

教諭舍三間 「在明倫堂」 ,今廢。

訓導舍二所 一在明倫堂東,一在明倫堂西,二所俱廢。

碧泉書院 在縣西七十里。宋胡安國南遊築室,其子宏與張南軒講道於此,以近「碧泉」 ,因名焉。萬曆丙子,邑人督學使周之屏復修之,讀書講道於此。今廢。

主一書院 在縣南一百二十里南嶽之麓。宋朱子門人鍾震築室講學於此,今廢。

社學 在縣東關。天順六年,知縣夏環珮刱成化知縣丁濙重修。學田 二百五十畝,租二百石,內除五十石五斗完糧。隆憂五年,巡按鄧光先批入。

湘陰縣學 創始於宋慶曆四年。元祐六年,知縣王定民建於縣南三百步笙竹書院舊址。崇寧間,以濱江遷於縣治東義勝坊,即今學也。淳熙五年,知縣徐夢莘出公錢三十萬修之。元末燬於兵。明洪武二年,知縣黃思讓再遷於縣東。殿廡、門舍畢備,建齋曰「《進德》、修業。」 宣德四年,知縣宋綸修之。正統五年,知縣田賦重修。成化三年,主簿朱敏創文昌祠,尋廢。府守錢澍創鄉賢祠於文昌之西。二十一年,知縣周蕃修文廟。嘉靖辛卯,建敬一亭。甲午,諸生自修明倫堂。己亥,縣令蔡金撤前門,立屏牆,平泮池,山水之秀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