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0 (1700-1725).djvu/9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二十五卷目錄

 溫州府部彙考三

  溫州府風俗考

  溫州府祠廟考寺觀附

  溫州府驛遞考

  溫州府兵制考

  溫州府物產考

職方典第一千二十五卷

溫州府部彙考三

溫州府風俗考        府志

府屬總

舊《志》:漢東甌王敬鬼俗化焉。尚巫瀆祀。武帝時,粵人自相攻擊,詔徙江淮間,其地遂虛。後雖置縣,尚荒寂也。晉立郡城,生齒漸繁。自顏延之、王右軍導以文教,謝康樂繼之,人乃知嚮方。自是而家務為學,宋遂稱小鄒、魯云。

學士樓鑰志伊洛之學。「東南之士,自楊時、游酢外,惟許、周二公親得其傳以歸,中興以來,言性理之學者宗焉。」

趙鳳《儀記》:「永嘉自王儒志公後,有元豐九先生,淳熙六君子,俱以性命道德傳程、朱之學。」 《永寧編》「鄉會以齒不以爵,治喪用浮屠。」 近士夫家有漸依家禮者。

《溫壤》多泥塗斥鹵,磽薄艱蓺,民以勤力勝之。故地不宜桑,而織衽,工不宜粟麥,而秔稻足,不產漆,而器用工緻。

溫限山阻海,尤土瘠民貧。竭力耕種,僅支一歲,或遇水旱,即艱食。地罕桑柘,女勤紡績。瀕海之家,多藉魚鹽之利。

《泰順舊志》:「泰居甌之西,山勢高下,大小有序,無削刻頑怪狀。水則清澈可觀,而奔潰者鮮。故風土溫和,民質性不甚強戾。其粗疏固陋,悃愊無華者居半,不學故也。」

屬邑有五,大略皆同,惟樂習頗異。泰順山鄉,樸率尤甚。

溫州府祠廟考        通志

本府。永嘉縣附郭。

社稷壇 :在迎恩門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永寧門外。

郡厲壇 在城外西

府城隍廟 在府治西,以五月望日致祭。縣城隍廟 在開元寺東。

東甌王廟 在華蓋山下。王名搖姒,姓騶氏,越王勾踐七世孫,為秦所滅,遂率其民從諸侯滅秦,又從漢滅項籍。惠帝三年,封東甌王,歿葬甌浦山,因立廟焉。

橫山周公廟 在廣惠坊。神諱凱,字公武,姓周氏。永康中,三江逆流,颶風挾怒潮為孽,邑將陸沈,神奮然曰:「吾將以身平之。」 援弓發矢,大呼衝潮而入,水忽裂開,見神跨白龍東去。俄而水勢平,江禍乃絕。民思其功,號其里曰「平水」 ,且建祠祀之。

皇清康熙丁未年,重建。

忠烈廟 在簡訟坊。宋劉士英、石礪、盧璿三人。舊配享有張理、包汝楷、林懋,從祀有丁仲修等。宣和間,方臘犯境,捍禦有功,邑人祀之。

忠靖王廟 在華蓋山下。神姓溫,名瓊,字永清,平陽人。

大禹王廟 在鎮海門外海壇山下。

關王廟 一在平定倉後,一在迎恩門內,一在譙樓東,一在海壇山東。

三港惠民王廟 :在北市街,鄉都皆有廟。神姓陳,唐時人。

楊府廟 在瞿嶼山趾。臨海,神楊氏,失其名。相傳兄弟七人入山修煉得道,後著《靈異》。

茶場五顯廟 在府學巷。瓦市、譙樓、百里坊、石埠、寶珠坊各有廟。

顏氏雙忠祠 ,在東北隅。魯公裔孫裕,五代時官溫州,與其弟綸、祥皆徙居焉。今慈湖、瞿溪諸鄉,多有二顏廟。

王謝祠 。在華蓋山下,晉郡守王羲之,《南宋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