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0 (1700-1725).djvu/9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共實徵米一千一百九十五石三斗五升三合四勺七抄八撮三圭四粟三粒二黍一粞原額屯地園塘一十六頃一畝二分二釐七毫一絲四忽。

共除荒棄園地、塘三頃三十畝二分一釐;康熙二十年分,見在屯地園、塘一十二頃七十一畝一釐七毫一絲四忽。

共實徵銀七十四兩九錢一分二釐九絲五忽四微七纖三沙九塵三埃八渺五漠。

共實徵米一十六石六斗三勺二抄八撮六圭六粒六粞一糠五秕。

原額、「山池塘」 四百八十九頃六十三畝三分四釐八毫三忽。

康熙六年丈缺山二十八頃二十二畝九分二釐六毫三忽;該山池塘四百六十一頃四十畝四分二釐二毫。

共除荒棄山池塘八十三頃三十六畝二分五釐八毫五絲四忽。

共增開墾山池塘二十七畝二分九釐七毫。康熙二十年分,見在山池塘三百七十八頃三十一畝四分六釐四絲六忽。

其實徵銀一百九十四兩一錢八分七釐三毫七絲八微四沙。

原額、「池塘」 八頃四十三畝一分七釐五毫八絲一忽。

康熙六年丈缺池塘一頃二十九畝四分七釐四毫八絲,該池塘七頃一十三畝七分一釐一忽。

共除荒棄池塘一頃九畝三分九釐六毫三忽。康熙二十年分,見在池塘六頃四畝三分七毫九絲五忽。

共實徵銀二十一兩四錢八分六釐九毫七絲六忽八微四纖八沙三塵三埃六漠。

共實徵米一十石七斗一升七合四勺二抄五撮二圭五粟一粒六黍六粞九糠四秕。

原額《蕩坦》。《演水浹》等項二十二頃六十六畝三分五釐三毫五絲七忽,例不起科。

奉裁金鄉衛歸併平泰二縣帶種屯田八十五頃六十一畝四分五釐六毫六絲六微。

園二十七畝八分五釐

共除荒棄屯田六十八頃一十六畝四分二釐九毫二絲四忽。

共增開墾屯田六十八畝六分一釐。

康熙二十年分,見在屯田園一十八頃四十一畝四分八釐二毫四絲二忽。

共實徵:銀一百一兩七錢八釐八毫九絲二忽八微。

原額「民人帶種屯田地園」 一十四頃九十八畝五分六釐。各案除荒棄無存。

原額《人丁》三十二萬一千一百一丁口。

康熙六年,清出人丁二千八百九十四丁口,該人丁三十二萬三千九百九十五丁。

共除遷棄人丁一十四萬一千四百七十三丁二分八毫七絲九忽。

共增招回人丁九千三百丁六分七釐五毫六絲七忽。

康熙二十年分,見在人丁一十九萬一千八百二十二丁四分六釐六毫八絲八忽。外有康熙十八年永嘉縣招回人丁一百六十八丁,奉文于六年後起科。

共實徵銀一萬六千四百四十二兩二錢九分六毫三絲四忽一微四纖四沙。

共實徵米一千二百五十四石三斗五升七合九勺。

以上田地、山蕩、池塘園、人丁等項,應共徵銀九萬五千三百八十二兩八錢八分七釐四毫三絲五忽二纖六沙七塵七埃五渺六漠。

加孤貧米易銀三百四十三兩八錢收零,積餘米易銀二十四兩四錢六分六釐九毫六微九纖四沙三塵七埃四渺三漠。顏料、蠟茶新加銀一百七十二兩二錢二分九釐九毫七絲一忽六微二纖九沙九塵六埃七渺五漠。補徵鹽課棄置銀二百八十四兩九錢九釐八毫九絲四忽二微八纖二沙八塵三埃四渺一漠。

共該徵銀八百二十五兩四錢五釐八毫七絲五忽六微七沙一塵七埃六渺九漠。

又加外賦不入地丁料徵銀四千三百六十八兩七錢四分六毫四絲六忽五微五纖八沙三塵四埃三渺二漠。

以上地丁併外賦等項,通共實徵銀一十萬五百七十七兩三分三釐九毫五絲七忽一微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