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0 (1700-1725).djvu/9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今址也。明洪武元年重建。永樂十六年、嘉靖二十年,隆慶五年、萬曆間,皆相次修葺。

梅溪書院 在縣東隅

宗晦書院 在縣治東溪。

鴈山書院 在西內谷

平陽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三里鳳凰山下。宋建。元元貞元年,陞為州學。明洪武三年,復為縣學。嘉靖間重修。

正學書院 在嶺門

會文書院 在南鴈蕩

社學 五十九所在城隅。《六》在鄉五十三。泰順縣儒學 在鳳凰山縣治之左。舊創在縣西,明弘治乙酉改遷三峰寺右。嘉靖十年以舊軍營地易太平橋基,遷學。三十三年以學地為三峰寺,易寺為學宮。隆慶三年重修。

霞陽社學 在迎薰門內。

士林坊社學 、溪坪社學 俱在東隅。

泮陽社學 在西隅

交洋社學 、仙居社學 俱在東隅。

嶺北社學 在西隅。邑令吳敦本建。

永安坊社學 在西隅

墩頭社學 、魏垟社學 、小峴社學 ,俱在一都。

莒岡社學 在二都

庫村社學 、曉峴社學 俱在三都。

華峰社學 、南院社學 俱在四都。

戩州社學 在五都

錦溪社學 南溪社學 在橋頭。

三魁社學 、高洋社學 俱在七都。

山洋社學 在八都

溫州府戶口考        通志

府總

原額戶口人丁三十二萬一千一百一丁口內,除瑞安縣優免竈食鹽鈔丁八百九丁外,又康熙六年為清查各省之地等事,清出戶口人丁二千八百九十四丁口內,除順治十八年遷棄人丁一十三萬四千三百七十七丁七分八釐七絲九忽。又

康熙六年,續遷人丁二千四百六十二丁。又逃亡人丁三千八百二十四丁。五分加

「康熙九年展界招回人丁二千七百四十三丁五分。」 又

「康熙十年展界招回人丁二千二百九十二丁五分。」 又

康熙十一年「展界招回人丁」 一千一十丁六分七釐五毫六絲七忽。又

康熙十二年,招回人丁二千六百九十二丁。又

康熙十六年,招回人丁五百六十二丁。

康熙二十年分,實在人丁一十九萬一千八百二十二丁四分六釐六毫八絲八忽。內竈不成丁六十丁五分全免外,于

康熙十八年招回人丁一百六十八丁,奉文六年後起科,應于

康熙二十四年起科

永嘉縣

原額「人丁」 一十萬三千七百二十九丁,內除順治十八年遷棄人丁一萬三千六百四十二丁,加

康熙九年,展界招回人丁五百四十六丁。康熙十年,展界招回人丁八百八十八丁。康熙十一年,招回人丁六百七十六丁。

康熙十二年,招回人丁五百九丁。

康熙十八年,招回人丁一百六十八丁。

康熙二十年,實在人丁九萬二千八百七十四丁口。內:

康熙十八年招回人丁一百六十八丁,奉文六年後起科,應于

康熙二十四年起科

瑞安縣

原額「戶口人丁」 四萬五千八百六十四丁,內除「紳衿」 丁八百九丁,順治十八年遷棄人丁一萬一千三百六十六丁,加

康熙九年,招回人丁一百九十四丁口。又康熙十年,招回人丁一百二十四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