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0 (1700-1725).djvu/8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文筆峰 在縣南二十里,卓立如筆,鎮水口。三魁峰 ,在縣南六十里,左東山峰,右章峰、中龜峰。

滴水岩 在縣東四十里。

仙人岩 在縣東五里

石柱岩 在縣南北岩各高五十餘丈。

三褶嶺  、仙居山 俱在縣東一十里,上忍山  、下忍山 俱在縣東二十里,鹿角嶺 在縣東三十里。

莒岡山 在縣東七十里。

龍鬥山 ,在縣東一百二十里。

蒼龍山 ,在縣西三里。

鯉魚山  、焦溪山 俱在縣南六十里。盧坑嶺  、桂嶺 俱在縣南七十里。

金獅嶺 在縣南八十里。

四溪西山 在縣南九十五里。

嶺北山  、蕭條嶺 俱在縣北三十里,珠嶺 在縣北七十里。

《毛山  》過長山 、淡竹嶺。

三尖山  月暈岩  、馬跡岩 俗名「馬坊」 ,俱在義翔鄉。

平溪 在縣西二里

白溪 在縣西四里

仙居溪 :在縣西一十里。

按:泰順之水,支派甚多,其大而赴海者凡三:其環抱縣治者,一自天關山東北來,一自天關山東來,俱入城合流出南城門。一自天關山西來,名曰「白溪」 ,遶城而南,與前水合流,抵壽寧縣界入海。其可通小舟者,一自嶺北山下東流,抵瑞安縣界入海。一自泗溪南流,抵福安縣界入海。

溫州府城池考        府志

本府。永嘉縣附郭。

溫州府城池 :「晉太寧元年置郡,始城四隅。唐悉因之。後梁開平初,浚築內外城壕。宋宣和中,加築。建炎間,增置樓櫓。嘉定間,修建十門。明洪武十七年增修。」

皇清順治十五年修築。

外縣

「瑞安縣城池 :舊城周一里二百四步,高一丈二尺,厚七尺。元至正甲辰改拓,周九百三十七丈六尺。明洪武三年、永樂十五年、嘉靖三十一年,屢次拓增,周一千一百四十丈,高一丈七尺,址闊一丈三尺,面闊八尺,廣三百一十四丈四尺,袤三百一十三丈。東壕長一百四十丈,西倚山,無壕。南壕長三百二丈,北壕長」 二百四十二丈,門五:東曰賓暘,曰武靖,南曰鎮海,西曰永勝,北曰瞻闕。水門三:一曰龍波,一曰永清,引西湖水入城,一曰環璧,引東湖水入城。

樂清縣城池 :「縣治舊以兩溪瀠帶,洪水時發,不可城,城以木柵。唐天寶五載始築。明洪武六年乃建東西兩塔,為石城,至溪,仍用木柵壕週其外,水陸各有門。正德間始置六門。嘉靖壬子重築,如洪武初,而純以石。其門三,當溪為洞,橋為水門,而翼以四寨。戊午重加增築,高二丈,東西厚一丈三尺,南北厚一丈,周九」 里三十步。東北貼山,無壕,南附河,西附溪,為壕門六:東南曰鳴陽,南曰鎮海,西曰「迎恩」 ,西北曰肅清,北曰拱辰,東曰「忠節。」 水門四,曰東皋、文筆、簫臺、倉橋。萬曆丙午,復開翔雲門。

平陽縣城池 ,晉太康間築,高一丈二尺,厚八尺。元廢。至正間重築,周六百五十三丈,闊一丈一尺。明洪武七年增築,周六百三十二丈,高一丈六尺,址闊一丈三尺,面闊九尺,廣一百丈,袤二百五十八丈。東壕深二丈,闊五丈;南壕深三丈,闊七丈;西壕深二丈,闊七丈;北壕深二丈,闊五丈。城門四:東曰「挹仙」 ,以外有仙壇,故名。旁有水門,南曰「通濟」 ,西曰「登瀛」 ,以十八士登科,故名;北曰「迎恩」 ,旁有水門。

泰順縣城池 :「縣原無城,明嘉靖九年始築,周三里,計九百餘丈,高二丈。三十八年,增高七尺,厚一丈八尺。仍拓南城,長九十丈,水陸門各建樓屋覆之。」

皇清順治六年重築。按各衛所城俱屬本縣,故附於後。}}

溫州衛城池 與府治同城。

金鄉城 ,舊衛治。明洪武二十年,湯和築,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