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0 (1700-1725).djvu/8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中塘山 俱在三十八都。

上塘山 在三十九都

響山   、鶴陽山 俱在四十都。

烏石山  、扶輪山 俱在四十一都。

樘溪山  、真溪山 俱在四十二都。

豫章山  、同州山 俱在四十二都。

芙蓉山  、雲山 俱在四十四都。

靈山   、九峰山  、鄭表山 俱在仙居鄉。

白岸山  、東洛山  、霓嶴山。

松山   、「石塘山  」 、《石磊山》。

鳳凰山  、大渠山  、小渠山 俱在海中。甌海 在府城東九十里,一名蜃海。城北甌江,即海之支江也。江流東至磐石寧村,會於海洋,茫無際涯,是謂「甌海。」

永寧江 在府城北門外。一名永嘉江,又名蜃江、甌江。

永寧河 在府城南,為一城水口。

瑞安河 在府治東

新河 在府治東南

百里坊河 :在府治北。

《玉帶河 》二處:一繞府學前,一繞縣學。

九曲河 在府治東南。有大九曲河、小九曲河。愨頭河 在府治西。一名「巾河。」

蜃川 在府治西

會昌湖 在府城西南五里。唐會昌四年重浚,因名。

慈湖 :在府城南二十里。

倉湖 :在府城東七十里。

姚溪 :在府城東五十里。出大羅山。

杜嶴溪 :在府城南二十里。

瞿溪 在府城西三十五里,源出瑞安。

雄溪 :在府城西南三十五里。

郭溪 :在府城西三十五里。

柟溪 :在府城北一十里。

安溪 :在府城西北九十里。

白泉 在府城南十里

瑞安縣

白巖山 在縣治東南。居蒼龍角,又名龍山。舊有白鹿銜花之瑞,稱白鹿岩。宋大觀間,呂令勤於其頂造浮圖,是為文峰。有月井、安泉、玉泉洞。洞之前有古梅,道人結庵其旁,夜聞笛聲出樹間,後伐樹,中有道人橫笛狀。

西峴山 在縣治西。昔馬真人湘居此,紫霞常覆其上,又名「紫霞山。」 相傳真人鑿二十八井,上應列宿,以厭勝,鬱攸之患,悉掩以石。山北有甘泉井。

東山 在城東三里,與白巖山連趾。

棲隱山 :在縣治正東,如鳳展翅。

集雲山 在縣治正北,縣之主山也。跨帆遊、崇泰、清泉、集善四鄉。

第一山 在集雲山左支,有米芾題「第一山」 三字,刻於石。

安祿廟山 在縣東南五里,兩巖蜿蜒入海。東有黃公巖,狀如筆床。

拱瑞山 在東山河口中流。明萬曆己卯,邑令齊柯濬河,積土成之,以鎮水口。

帆遊山 在縣北四十五里,界永嘉,接大羅山。仙巖山 在縣東北四十五里,即大羅山之陽。黃帝軒轅氏嘗修煉於此。宋政和四年,因有仙跡,升郡為「應道軍。」 乃天下第二十六福地。有三皇井、丹井、黃帝池、玉函潭、龍鬚潭、雷潭、三姑潭、梅雨潭、獅子峰、飛泉洞、虎溪橋、白蓮池。又有積翠峰,宋陳傅良讀書其下。

雲頂山 在縣東北一十里,亦大羅支山。有齊雲洞、漱玉潭、雲頂瀑、石馬巖、三漈潭。

岑崎山 在縣東二十里。有巨人足跡,山趾有無漏泉、乳泉。

金嶴山 在縣東二十里。有神剜洞、雙井、響石。篔簹山 在縣東八里。昔處士李月泉修煉於此,多種竹,故名。有君子石,狀如卓筆。宋儒林石隱居其下,人慕而稱焉。

梓嶴山 在縣北三十五里,有二十四盤嶺。塘嶴山 在縣北二十里,先儒林石隱居之地。李嶴山 在縣北三十里,有芙蓉峰,峻絕插天。白門山 在縣北四十里,有癸子峰,清涼瀑泉。麗塘山 在縣北五十里,有麗塘嶺,接永嘉。寶香山 在縣南一十五里,山嶼臨江,三面水繞,狀如浮虹。忠貞卓敬,讀書之所。

霞碧山 在縣西二十里。宋霞碧山人王奕隱居於此,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