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0 (1700-1725).djvu/7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三百六十灘水清。桃花春浪近來生。催歸不待臨岐 語夜夜《子規》啼到明。

《過茶園》
前人

竹雞花外弄晴煙,桑柘深深雨後天。過客曾聞遠人 說,嚴州風土近宜綿。

《送張丞纁赴睦下邑》
謝榛

君向嚴陵去,雲移畫舫低。驛程疏雨外,山色大江西。 訟簡知花落,官閒聽鳥啼。卻忘身是吏,隨意坐青溪。

《桐江即事》
張宇初

每愛桐江秀,塵衿洗黛螺。水流渾不盡,山靜看偏多。 秋樹連雲住,漁蓬載雨過。何當無一繫,釣瀨老煙波。

《入桐江》
徐中行

奔流千折下。峭壁兩崖分。樵徑衝江雨。漁舟宿嶺雲。 布帆林杪見。水磑月中聞。獨有披裘客。千秋不可群。

《登釣臺》
釋道衡

丈夫于世各有營,豈為公卿以身辱。先生漢之一布 衣,千古誰堪繼芳躅。我來停舟一登眺,雙臺杳渺林 端矗。江水沉沉徹骨清,山光靄靄有餘綠。只此江山 彼江山,嚴劉到今定誰屬?先生早知釣得名,拗折當 年釣竿竹。有腳但可踏青山,何必將加帝王腹。

嚴州府部紀事

《後漢書嚴光傳》:「光除為諫議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 山。後人名其釣處為嚴陵瀨焉。」顧野王《輿地志》曰: 七里灘在東陽江下,與嚴陵瀨相接,有嚴山。桐廬縣 南有嚴子陵漁釣處。今山邊有石,上下可坐十人臨 水,名為「嚴陵釣壇」也。

《因話錄》:吳大帝遣賀將軍齊來嚴討山賊,賊中有善 禁者,官軍刀劍不利。賀將軍思曰:「此必禁術也。吾聞 兵有刃者可禁。」乃令精兵悉以白棓擊之,賊大敗。 《晉書。許邁傳》:邁採藥于桐廬縣之桓山,餌朮涉三年, 時欲斷穀,以此山近人,不得專一,四面藩之。好道之 徒欲相見者,登樓與語,以此為樂。常服氣,一氣千餘 息。

《因話錄》:晉始新令邵坦,東陽太守敷之孫,宋元嘉二 年卒于官,葬青溪之現玉山。時有相其葬者曰:「後當 有王侯封。」宋齊間,望氣者占之,斷其地脈。後有相者 云:「猶當出陰中。」王後裔孫仁詳,至唐貞觀中,周敏所 害,數著靈異,敕封烏龍王,其言始驗。

「唐房琯,開元中為桐廬宰。邢真人和璞自泰山琯虛 心禮敬,因攜手閑步,行數十里,過夏口村,入一廢佛 寺,松竹森映。和璞坐於松下,以杖叩地,令從者掘數 盡,得一瓶子,瓶子中皆是婁師德與永禪師書。和璞 笑謂琯曰:『省在此乎』?」琯因悵然,悟前身為永禪師也。 《宋史袁韶傳》:「韶知桐廬縣,桐廬多宗室,持縣事無有」 善去者。韶始至,絕私謁,莫敢撓。錢塘岸歲為潮齧,率 取石桐廬,韶言:「廟子山有石,不必旁取鄰郡。」遂得求 免。嘉定四年,召為太常寺主簿。父老旗鼓蔽江以餞, 至於富陽,泣謝曰:「吾曹不復輸石矣。」

《陸游傳》:游知嚴州,過闕陛辭。上諭曰:「嚴陵山水勝處, 職事之暇,可以賦詠自適。」

《湘山野錄》:范文正公謫睦州,過嚴陵祠下,會吳俗歲 祀,里巫迎神,但歌《滿江紅》,有「桐江好,煙漠漠。波似染, 山如削。遶嚴陵灘畔,鷺飛魚躍」之句。公曰:「吾不善音 律。撰一絕送神曰:『漢包六合網英豪,一個冥鴻惜羽 毛。世祖功臣三十六,雲臺爭似釣臺高』。」吳俗至今歌 之。

《鶴林玉露》:「嚴州烏石寺在高山之上,有岳武穆飛、張 循、王俊、劉太尉光世題名。劉不能書,令侍兒意真代 書。姜堯章題詩云:『諸老凋零極可哀,尚留名姓壓崔 嵬。劉郎可是疏文墨,幾點臙脂點綠苔』。」

《容齋續筆》:嚴州分水縣故額,草書「分」字,縣令有作聰 明者,謂非字體,宜真書三字,刻而立之。是年邑境惡 民持刀殺人者,蓋「分」字八刀也。用是知州縣牌額,率 係於吉凶,以故不敢輕改。

《嚴州志》:「天井在百照山前,公望所居也。絕頂上有石 崖,下有一石井,若鑿成者,然碧水幽深,雖大旱無涸 跡,莫知其底。公望常攜僮持絲一輪墜之,絲盡尚未 終其底。每天雨則雲霧黑,疑有蛟龍居之。公望嘗與 鄉民祈雨於此,至今土人呼為天井。」《異跡》

《雙槐歲抄》:宋張魏公浚秉心忠赤,人皆比之諸葛武 侯。天不祚宋,不幸而喪關陜之地,遂為秦檜所擠罷。 因泝桐江上分水,駐節於禪定院。越信宿,忽生瑞芝, 既而寺僧為構軒扁曰「瑞芝」,實魏公忠誠所感也。 鳴。集元季張士誠令其部將劉真據桐廬,謀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