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0 (1700-1725).djvu/4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十九卷目錄

 嚴州府部彙考三

  嚴州府公署考

  嚴州府學校考書院社學附

  嚴州府戶口考

  嚴州府田賦考

  嚴州府風俗考

職方典第一千十九卷

嚴州府部彙考三

嚴州府公署考        通志

本府。建德縣附郭。

府治 在樊家山之巔。舊在子城北。唐武德間,置嚴州治。宋改建德軍治。建隆初,寇燬。宣和中,知州周格重建。南渡後,陞建德府治。元改嚴州府治。至正末,兵燬。明洪武初,改築郡城,徙今處。萬曆四十一年,知府呂昌期重修。

清軍同知廳 在府宅外。

督糧通判廳 在府宅外。

理刑推官廳 今裁

經歷司  照磨所 俱在儀門外東。

察院 「在府治東南。」

布政分司署 在府治前,譙樓東。

按察分司署 二。一在府治南迤西;一在府治東南。

提學道公館 在察院行臺東。明崇禎十五年,里人山西巡撫宋賢造,為試士之所。

嚴州守禦千戶所 在府治東南,隸浙江都司。陰陽學 在府治東南。

醫學 鄰于陰陽學,舊為雜造局,明初為「惠民藥局。」

僧綱司 在兜率寺

道紀司 在元妙觀

和豐倉 在府治東北。即「宋都倉」 故址。

建德縣治 在府治東南「字民坊。宋時建,元末兵燬,明洪武三年知縣劉復禮重建。宣德六年復燬,正統二年復建。」

《陰陽學  》、醫學 「各就所居。」

僧會司  。道會司 ,各隨所住寺觀。

存留倉 在儀門外西

預備倉 有四,一在縣東二十五里,一在縣南三十里,一在縣西二十五里,一在縣北三十八里。

外縣

淳安縣治 在城北隅,即吳新安郡治故址也。唐、宋因之。元末燬于兵,明洪武二年,知縣和鼎重建。

布政分司署 在縣治西北。

按察分司署 在縣治西南。

陰陽學 在縣東門外

醫學 在縣西門外

僧會司 在轉教寺

道會司 在上善觀

廣惠倉 在儀門左

存留倉 在譙樓北

預備倉 在龍山鄉

西倉 在梓桐鄉

北倉 在常樂鄉

桐廬縣治 據安樂山第二峰。宋至和間,令侯叔巘拓建。元末盡燬。明初即紫雲觀為治。明洪武三年,建今治。成化間,知縣馬隆、何珖、盧勗相繼重建。正德間,知縣張瑩重葺。崇禎十一年燬于火,知縣曾守意重建。

皇清順治間,知縣張王治重修。

桐江巡檢司 舊在桐君山左。明成化八年,徙桐江口。十九年,徙今所。

布、按二分司行署 俱在縣治內。

《陰陽學  》、醫學 ,俱各就其所居。

僧會司 在般若寺

道會司 在《紫霄觀》。

便民倉 在縣治後

預備東倉 在水濱鄉

南倉 在金牛鄉

西倉 在鍾山鄉

北倉 在安樂鄉

存留倉 在廳事東

遂安縣治 據五獅山,唐武德四年遷。宋初建。元至元中燬。明洪武初,知縣凌暹建。天順六年,知縣成禮修葺。萬曆間,知縣吳撝謙、馬呈鼎、韓晟相繼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