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0 (1700-1725).djvu/3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常樂溪 在縣南三十里。發源龍游山,至常樂橋與泉山水合,出蘭谿界,入于東陽江。

西溪 在縣西南四十里。源出梅峰,至顏公橋入艾溪。

曹溪 在縣西北五十里。發源玳瑁山,至朱監橋與赤源水合流,下馬山之趾入艾溪。

交溪 在縣西六十里。發源魏馱山,至富阜與長汀水合流,過傅村與西溪合流,入大同溪。壽昌溪 在縣西六十里。舊《志》云:「一名大溪。」 龍潭 在縣西南一里,俗名默山潭。嘗有龍見。每歲旱,于此取水禱雨。

吳潭 在縣東五里。舊名「香潭。」 旁有居民吳氏,故改今名。

何村潭 在縣東五里

新市潭 在縣東十五里。宋時經行之處。葉氏居之,有市焉。

堨山潭 :在縣南一里。

泉井 在縣南三十里。廣袤一畝,有泉涌出,歲旱不竭,鄉民競以桔槔取之。

石井 在縣西四十里。水從石窟中噴出,源源而來,溉田可百餘畝。若秋冬水竭,視之深二丈餘。下有玲瓏石竅,深不可測。土人云:元至正間,嘗噴出一朱漆器,視其底有「洪周」 二字,竟不知從何來也。

戶部泉 在縣北山下。宋元祐間,知縣陳澤民游山得泉,味甘洌,甚愛之。後去邑,未幾為戶部郎。邑人思之,故以「戶部」 名其泉。

蘗泉 ,在縣西三十里蘗山之上。

周池 在縣北二里,廣袤二畝,有泉自下涌出,雖旱亦然。

仙池 在縣南三里南山之巔。廣三十餘畝。其源混混,四時不竭。歲旱,鄉民為機引水,溉山下田數百畝。相傳池有靈蜃,因名仙池。或云:昔有人聞鼓樂之音,臨池觀之,見數人衣冠甚古,風彩飄逸,操舟奏樂于池中,忽不見,乃建祠池旁,號仙池巖賢聖廟,今廢。

分水縣

雙溪山 在縣北,為縣主山。上有仙人跡、石碁枰下有甘泉寺、東嶽廟。知縣樂武《詩》云:「千仞蒼屏倚碧空,東西兩岫畫圖中。王華仙去無消息,龍隱靈湫虎嘯風。」

玉華山 與雙峰相聯,泉如玉色,舊有玉華樓,宋時酒坊在焉。知縣昌敏有「一鏡青天湛玉壺」 之句。

黃潭山 在縣北二里。《堪輿家》云:「此水關一邑風氣。」 知縣王僎、游泮相繼率民壘石跨河,挽迴二水,入大溪達洞江。工成,何雲鴈、陳鑨聯登甲科。近年洪水衝溢溪流,復尋舊道矣。

天祿山 ,一名「磚山」 ,印渚溪遶其下,由縣西北併於潛、昌,化之水會於此。

白雲山 ,在縣二十里。上有三池,歲旱,鄉人禱雨於此。

勞山 在縣三十五里。下有英公墓,俗名「豪山。」 石筍山 ,在縣北四十里。上有石參差如筍,故名。

塔山 在縣東門左。上有塔院,院存塔廢。旁有靈巖池,北與五雲山連。宋學土邵忠立有記。知縣王礦詩:「珠樹法華曾護塔,靈巖曇水舊通湖。」 此山為一縣最勝之處。

慶雲山 一名五雲山,在縣東南一里。唐長慶中,山有五色雲見,故名。陳綵詩:「山凝五色簷楹外,蓮映千層坐榻閒。」

紫羅山 ,在縣東十五里。唐羅萬象棄官歸隱於此,築「白雲亭」 居之。

秦遊山 在縣東十七里。相傳秦始皇遊天目山,庶民於此望山而朝之。又名「參秦山。」

中臺山 在縣東十里。上有庵,庵旁有田十里,如碁布然。

石壁山 在縣東五十里。有洞如室,旁皆石壁,故名。

崤山 在縣東五十里。峰巒環峙,約高千餘丈。山巔有池,葛元修煉之處。

慈山 ,在縣南數百步,上有宣靈廟遺址。巖山 ,在縣南文壁峰。

石柱山 在縣南二十里。南山相對,各有石如柱,高數十丈。

紫龍山 ,在縣南二十里。上有三池,歲旱,官民徒步往禱山神,掘地中土,得生物為雨讖。「馬鞍山 」 ,在縣南六十里。

鳳凰山 在縣北二十里,形如飛鳳。

覺道山 ,在縣西三十五里。相傳有二道士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