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0 (1700-1725).djvu/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為是役則善矣,而子之所以為教,則吾所不得而 聞也。抑先聖之言有之: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 人,二者之分,實人材、風俗盛衰厚薄之所係,而為教 者不可以不審焉者也。顧予不足以議,此子之邑,故 有儒先曰徐公誠叟者,受業程氏之門人,學奧行高, 講道于家,弟子自遠而至者常以百數,其去今未遠 也。吾意大山長谷之中,隘巷窮簷之下,必有獨得其 傳而深藏不市者,為我訪而問焉,則必有以審于此, 而知」所以教之方矣。熊君謝曰:「走則敬聞命矣。然此 意也,不可使是邑之人無傳焉。願卒請文以識茲役 而并刻之。」熹不得而辭也。因悉記其事,且書其說如 此,俾刻焉。既以勵熊君,且以示其徒,又以告凡後之 為師弟子而食於此者,使知所以自擇云爾。

《西安樂豐義倉記》
明·張文達

義倉何昉乎?昉于朱晦翁之社倉也。義倉之田何昉 乎?昉于范文正之義田贍族也。衢向無義倉,自余守 衢備賑始,亦自衢之紳衿父老樂捐始。歲亥子洊災, 水旱頻仍,鳩形鵠面者道相望,欲仰給倉廥,而減價 之糴已空,矯詔之粟誰在?百姓抗弊可奈何?當是時, 無賑貸,是無民也;無鼓倡,是無賑貸也。余狎主盟,居 無何,而輸粟輸鏹者麏至矣。多方賑恤,中澤之哀,鴻 漸有生氣。尚贏羨千餘金,于焉謀置義倉,蓋不徒利 濟一時,而百世永賴之長策也。于是屬諸首義輩,置 義田一頃八十餘畝,卜地郡之東偏為義倉。慮材鳩 工,為屋十八楹,庾一十間。歲取義田所入儲之,豐則 生息,荒則備賑,田額則丈之籍之,穀數則薄之。以時 稽之,而其掌握柄筦,則悉聽之邦之賢大夫孝廉與 士之仁者,洎父老之公廉者。余又慮壯哉!《雀鼠母》俾 入《查盤冊》,令胥猾倉蠹輩得借稽覈盈縮以蠶食,庶 乎可以永久矣。猶未也,時異人殊,踵相代謝;則夫「衍 薪傳」之脈,為斯邑異日災黎永續命之燈,不致年久 湮廢;是在諸君子加之意耳。雖然,社倉有米無田,故 不能經久。義田經久矣,祇膳族而未及邦人。茲師其 意而推廣之,以要于經久,則猶監于二君子之遺意 也。落成,都人士以碑記屬余,余愧不文,又鞅掌簿書, 不遑泚筆。人士固請,因思倉創自余應為識其原委, 故忘其固陋而為之記。是役也,領袖司賑,則葉廣文 九秩、徐上舍日徵鬻田善後,則又合諸初賑倡義舒 孝廉其蘊、徐明經日升、諸生留大儁、鄭一虯,耆民王 自秀、王允中、徐日勵、劉士俊、葉其森、鄭應俞、王允察、 徐應禮以分任之。而董建義倉,則徐上舍日徵、耆民 劉士俊為獨賢勞。此皆襄厥事之成者也,例得備書。

《開化通濟橋記》
金·實

開化縣治之東,大溪環之,其源界睦、歙,東馳百里許, 而汪洋渟泓,匯而為潭。邑之都鄙鄉村,強半居溪之 東,夏潦冬沍之月,人病于徒涉。宋紹興丙子,邑令俞 仲遠建橋,有亭曰「無盡。」歲庚子,令丁朝佐重建,易今 名。元統間,縣簿捏古柏創橋,建東西二亭。元季橋遂 不存。我朝洪武癸丑,知縣何永安創,丙辰繼圮,迨今 五十年。洪武乙巳,侍郎吾君紳、主事宋君杞皆以服 制家居,乃與徐君叔謙為首倡,率一邑之眾,造舟為 梁,數月落成。遂披金錢山之麓,下及水際,甃石為隄, 級至山之隩,作亭岩下。楹中設觀音大士像,而繪其 四壁。燕寢庖疈,成就亢爽。復置帑廩,居田之租入,資 用羡餘,若防暴水之具,悉置其中。余嘗登斯亭,憑高 以望,橋若垂虹,橫緪兩涯,西郭萬家,榆柳行列,甍棟 鱗次。素王之宮,屹當其前,士子齊服,風詠舞雩。招提 真館,蔽虧林薄,鐘鼓之聲,昕暮相應。方其朝暾未起, 蒼靄乍收,微波一碧,與天上下,漁舟往來,鷗鷺馴狎。 若夫西橋日入,牛羊來歸,芻牧儷行,謠歌互答,溪山 之景,晦明異狀。斯橋與亭,非獨利人之徒涉,實一邑 勝概之攸萃也。田之坵畝租入概,橋之規制,勒置碑 陰。

衢州府部藝文二詩詞

《渡泉嶠出諸山之頂》
梁·江淹

岑崟蔽日月,左右信艱哉!萬壑共馳騖,百谷爭往來。 鷹隼既厲翼,蛟魚亦曝鰓。崩壁迭枕臥,嶄石屢盤迴。 伏波未能鑿,樓船不敢開。百年積流水,千歲生青苔。 行行詎半景,余馬以長懷。南方天炎火,魂兮可歸來。

《入龍丘巖精舍》
陳江總

法堂猶集鴈,仙竹幾成龍。近承丹桂馥,遠視白雲峰。 風窗穿石竇,月牖拂霜松。暗谷留征鳥,空林徹夜鐘。

《爛柯山四首》
唐·劉迥

《白雲引》策杖,苔逕誰往還。漸見松樹偃,時聞鳥聲閒。 豁然喧氛靜,獨對萬重山。最高頂

石橋架絕壑。蒼翠橫鳥道。憑檻雲腳下。頹陽日猶早。 《霓裳》倘一遇。千載長不老。石橋

靈境偶一尋,洞天碧雲上。爛柯有遺蹤,羽客何由訪。 日暮悵欲還,晴煙滿千嶂。仙人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