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0 (1700-1725).djvu/1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百花亂飛雪,萬嶺疊青霄。猿掛臨潭篠,鷗迎出浦橈。

惟應賞心客,茲路不言遙。

宿永嘉江寄山陰崔少府輔國 孟浩然

我行窮水國,君使入京華。相去日千里,孤帆天一涯。 臥聞海潮至,起視江日斜。借問同舟客,何時到《永嘉》。

永嘉上浦館逢張子容     前人

「逆旅相逢處,江村日暮時。眾山遙對酒,孤嶼共題詩。」 廨宇鄰鮫室,人煙接島夷。鄉園萬餘里,失路一相悲。

樂城館中臥病懷歸      前人

異縣天隅僻,孤帆海畔過。往來鄉信斷,留滯客情多。 臘日聞雷震,東風感歲和。蟄蟲驚戶穴,巢鵲盼庭柯。 徒對芳樽酒,其如伏枕何。歸與理舟楫,江海正無波。

送裴虯尉永嘉        杜甫

孤嶼亭何處,天涯水氣中。故人官就此,絕境興誰同。 隱吏逢梅福,看山憶謝公。扁舟吾已就,把釣待秋風。

寄永嘉王十二        錢起

「永嘉風景入新年,才子詩成定可憐。夢裡還鄉不相 見,天涯憶戴復誰傳。」花傾曉露垂如淚,鶯拂遊絲斷 若絃。願得迴風吹海鴈,飛書一宿到君邊。

送馬錄事赴永嘉       李頎

予為郡從事,主印清淮邊。談笑一州裡,從容郡吏先。 手持三尺令,遣決如流泉。太守既相許,諸公誰不然。 孤城臨海樹,萬室帶山煙。春日溪湖淨,芳洲葭菼連。 欲飯蟹螯熟,下著鱸魚鮮。野鶴宿簷際,楚雲飛面前。 聽歌送離曲,且駐木蘭船。贈爾八行字,當聞嘉政傳。

江邊即事          顧況

東甌傳舊俗,風月江邊好。何處樂神聲,夷歌出煙島。

丫髻岩           韋膺

丫髻山頭殘月,臘岩洞口斜陽。啼鳥喚人歸去。此身 猶在他鄉。

送張又新之任        趙疑

東晉江山稱永嘉,莫辭紅旆向天涯。凝絃夜醉松亭 月,歇馬晚尋溪寺花。地與剡川分水國,境將蓬嶠共 煙霞。卻愁明詔徵非晚,不到秋風見海槎。

送永嘉王明府        方干

誰展縣圖知到縣,王程猶入縉雲東。山間閣道盤花 底,海界孤村在浪中。禮樂未聞離漢制,土宜多說似 吳風。寧人若用非常術,惟要旬時便立功。

送友人知永嘉        項斯

長貧知不易,去計擬何逃。相對人愁別,經過幾處勞。 城連沙嶼遠,山斷夏雲高。猶想成詩處,秋燈半照濤。

白鶴寺         宋王十朋

閒上簫臺頂,山深喜路通。人家煙色裡,古寺水聲中。 金濺星猶在,丹成竈已空。神仙何處覓,千載賞遺風。

溫州府部紀事

《宋書謝靈運傳》:「靈運出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靈 運素所愛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歷諸縣, 動踰旬朔,民間聽訟,不復關懷,所至輒為詩詠,以致 其意焉。在郡一周,稱疾去職。」

《梁書范述曾傳》:「述曾為永嘉太守,為政清平,不尚威 猛,民俗便之。所部橫陽縣,山谷險峻,為逋逃所聚,前 後二千石討捕莫能息。述曾下車,開示恩信,凡諸凶 黨,襁負而出,編戶屬籍者二百餘家。自是商賈流通, 居民安業。在郡勵志清白,不受餽遺。明帝甚嘉之,下 詔褒美焉。徵為游擊將軍。郡送故舊錢二十餘萬,述」 曾一無所受。始之郡,不將家屬,及還,吏無荷擔者,民 無老少,皆出拜辭,號哭聞于數十里。

五色線《遊仙記》:「溫州人李庭,大曆六年入山斫木,煙 迷不知路,逢見水際中有人煙,雞犬尋聲度水,忽到 一處,約在甌蘭之間,乃古莽然之墟,象耕鳥耘,人甚 知禮。既還復往,杳不可尋。」

《府志》:狀元周坦,少孤貧。一日,牧牛失其牝,懼撻不敢 歸。夜臥新埭橋下,遙見火光中人馬一簇來至橋所, 驚曰:「狀元在其下。」遂返。

德祐二年二月,益王顯、廣王昺如溫州。三月,文天祥 由通州泛海溫州,以求二王。閏二月,宗正少卿陸秀 夫、蘇劉義等聞二王在溫州,遣人召陳宜中于青嶴。 先是,元年七月,太后召陳宜中于溫州。二年,元伯顏 軍皋亭山,宜中遁歸青嶴。至是,召之來謁,復召張世 傑于定海,世傑亦以所部兵來溫。至江心寺,舊有《高 宗南幸時御座,眾相率哭座下,奉益王為天下兵馬 都元帥,廣王副之,發兵除吏,以圖興復。會太皇太后 召二王還臨安,宜中等沉其兵江中,遂入閩。夏五月, 文天祥自溫州至行都,以國事皆決于陳。宜中不肯 拜相,乃以樞密使同都督諸路軍馬,招豪傑于江、淮, 命杜滸募兵於溫州。

景炎元年,以李玨為浙東制置,守瑞安府。郡人徐似 孫自霅州倅還里,玨辟入幕,充參議官。十月,玨被召, 秀王趙與檡代之,時台、處已相繼投拜。十一月朔,鄉 民告急,秀王皆以為訛,繩以法。五日,江北山後煙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