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5 (1700-1725).djvu/5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九里松 邵山子曰:「唐九里松,今將千歲,虯枝偃蹇,龍幹攫拏。有一根雙幹挺然者,有五六人合抱者,有蒼翠下垂可手接者,奇偉鬱茂,為海內異觀。今惟桐塢村土穀祠有松六株,甚古。好事者欲觀九里舊松,於此地訪之可也。」 按《西湖志》,首數萬松嶺,次九里松,所謂潮辨浙江,雨通天目者,今徒存其名矣。百年喬木,粉飾太平,政自不易耳。《靈隱遺事》曰:「大松樹圍數丈,正與月波亭相對。史彌遠伐之。僧元肇號淮海,有詩云:『大夫去作棟梁材,無復清陰覆綠苔。惆悵月波亭上望,夜深惟有鶴飛來』。」

高宗御書《圓覺經 》。宋時有僧守璋,能詩,所著有《柿園集》。高宗嘗書其《晚春》一絕曰:「草深煙景重,林茂夕陽微。不雨花猶落,無風絮自飛。」 復親書《圓覺經》及二詩賜之。詩曰:「古寺春山青更妍,長松修竹翠含煙。波泉疑欲增茶具,暫就僧房借榻眠。」 又曰:「久坐方知春晝長,靜中心地自清涼。人人圓覺何曾覺,但見塵勞盡」 日狂。「清涼覺地」 四字,理宗御書也。

飛來峰 ,飛來峰即靈鷲峰也,為靈隱案。山以竺僧理公得名,高五十餘丈。此峰中空外奇,玲瓏磊瑰,說者謂其「形如矯龍奔象,伏虎驚猿,墮者將壓,翹者欲飛」 是也。石有竅,有鱗有罅,有筋有稜,有如手指攢撮,有如鐵線疏剔,有如老松皮,有如蟲蝕痕,有如蟻穴湧起,有如蜂房懸空。石色非青非紫,帶白帶綠。石隙生樹木,甚老瘦,輒有無根藤附之。秋有紅葉,艷如布錦,坐冷泉亭,迥出塵外。多生藥草,鮮知其名,洵武林第一峰也。

月桂峰 ,飛來峰之西南。唐天寶中,嘗雨桂子,有一子成樹。宋天聖中,又見之。

皇清康熙五年八月十三夜,屋上歷落有聲,視之,則

桂子也。《桂子》凡三見。

蓮花峰 ,《水經》謂:「孤山壁立,大三十圍,高百丈,從下遙望,下闊上銳,從頂視下,其石四面敷開,狀如蓮花,故名。」

呼猿洞 ,《慧公驗》飛來峰處也。洞門甚狹,側身乃容,內廣堂皇,晏如長夜。又一洞,炬火傴行數百武,或高平如砥,或齰如牙又一洞,非螣蚺不入。

玉乳洞 ,一名「巖石室」 ,一名「羅漢洞。」 吳赤烏三年,葛孝先於此得道。後人於壁雕十六羅漢,迴旋曲折,呼陽吸陰,涓滴沁凝,大旱不竭。

射旭洞 一名青林巖,即理公巖,有唐楊遵篆書「三巖。」 其下,四極三門,鰲撐而立,其豐額險足,龜殼猶存。外視則洞可容數百人,內視則巖可樹百椽屋。藤蘿聯絡,峰石縱橫,書「八面玲瓏」 四字。內小石有「金光洞」 字,側有周伯琦篆書「理公巖」 一碑。山多櫧桂,木葉長青,凌冬不凋,故曰青林,又曰香林也。

客兒亭 客兒,謝靈運小字。盧元輔詩「長松晉家樹,絕頂客兒亭」 是也。一稱夢謝亭。杜明甫建韜光庵 ,韜光由澗西盤折而上,徑折溪寒,水泉潺瀝,多灌叢蘿蔦,蔭翳日光。每踞石小坐,迴風墮雨,幽不可禁。昔以「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為勝。蓋勝在攀躋,不在眺望也。

《天竺道》上 天竺,峰巒迴合,湖山之最幽深處。溪流清淺,澗石齒齒。桃始華。謁天竺先生者,道為之噎。由金沙灘、九里松一路,皆天竺徑也。昔所稱「覆水紅蕖」 ,村戶已少,然山亭野店,閒寂堪憩。

宋圜壇 :在府城南八里。紹興十三年築為壇,四層,分十三陛,陛七十級。壇及內壝凡五十步,中壝、外壝共二十五步。壇側有「熙成殿。」

社稷壇 在府治北,紹興十三年築。

籍田先農壇 在府城東南一十里。紹興十五年築。

高禖壇 :在府城東南一十里。紹興十六年築,歲祀青帝,以伏羲、高辛配。

九宮貴神壇 :在府治東東青門外,紹興十八年築,歲祀太乙等九宮神。

海神壇 理宗以南渡後依海建都,宜以「海神」 為大祀,乃立海神壇於東青門外太平橋之東。自圜壇而下,諸壇皆廢,間存遺址。

「介亭 」 在鳳凰山排衙石對,宋郡守祖無擇建。「樟亭 」 ,在錢塘縣舊治南五里,後改為「浙江亭」 ,今浙江驛,其故址也。

吳越王石刻《羅漢 》在郡城外南山煙霞洞。晉開運元年,有僧彌洪結庵洞口,遇一神人指此山「後有聖跡,何不顯之?」 洪尋至山後,見一洞,內有石刻羅漢六尊。洪既卒,吳越王錢氏夢僧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