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1 (1700-1725).djvu/9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九百二卷目錄

 吉安府部彙考六

  吉安府祠廟考三寺觀附

  吉安府驛遞考

  吉安府兵制考

職方典第九百二卷

吉安府部彙考六

吉安府祠廟考三寺觀附 府縣志合載

本府。廬陵縣附郭。

東山祥符寺 東山在郡東南。後趙建興二年,置東山禪寺。宋治平二年改額「慈恩」 寺舊名羅漢院,大中祥符元年改賜今額。

仁山隆慶寺 在郡城西二里許。《廬陵志》:「唐上元元年,置仁山寺,初名廣福院。宋大中祥符間,改隆慶院,院有五百羅漢堂。」

益州寺 ,在甘泉門之南。

能仁寺 ,在西原山,唐止觀禪師與徒降龍受禪師道場也。山旁有清涼軒,又有止觀泉亭,改半山為「八泉」 勝處。

鐵佛寺 在鐵佛橋畔。橋以寺得名,有《鐵佛三尊》,唐所造也。丙戌燬於兵,壬辰,僧巵言修葺之。溈仰寺 在西門外禮巷口之右。

慈恩寺 在馬草巷內,一曰「新寺。」 嘉靖間,有奪古祥符寺基營私室者,諸大佛應手而碎,獨羅漢十八尊時時顯異,遂不敢動。乃謀民居為寺,稱「新祥符」 ,遷羅漢而居之。

羅山寺 在西峰槐花井前。

報恩講寺 在城南左隅。舊名「報恩禪寺。」 宋崇寧三年,改「崇寧萬壽禪寺。」 政和元年,改「報恩廣孝禪寺。」 紹興十二年,改「報恩光孝禪寺。」 元初,改今額。明洪武三年,僧昂霄重建。今廢。

功德寺 ,在西原山能仁寺左。

福田寺 ,在西原山功德寺左。

「香城山景德寺 」 在城隍廟右。

法雲寺 中有「萬安塔」 ,為縣學「文筆峰。」

招義寺 舊名北庵,遺址距西北百步,有紫雲翁創庵墓山下,故以「翁」 號,改名招義院。

青原山淨居寺 ,在水東十五里,七祖思公道場也。

龍須山資國院 龍須山麓為「資國院」 ,唐昭宗敕建也。

南塔寺 在小府廟之南,有塔,塔頂以「赤烏」 紀年,砌磚亦有「赤烏」 字。

螺子山靈泉寺 在郡城之北十里,與神岡南北相對,若賓主拱揖然。

金牛寺 在城南江濱

侯城院 在儒行鄉,故江文山書三大字及手植柏樹,今存焉。

聳福寺 在邑南三十五里之永福鄉。

寶嚴寺 在儒行鄉四十一都。寺經歐陽彬重修。

翠峰山西臺寺 距城南十里。舊《志》:高三百丈,迴環數千步。南峙贑江,上有西臺寺、宿雲亭、靖化寺 ,左有哦松書院,劉舒庵讀書處也。高峰寺 ,在縣西北四十里儒行鄉,新塘劉同升有記。

慶源山善餘寺 ,唐時建。黃巢兵火,五季雲擾,幾失舊址。明永樂間復建,正德時重修。

興明寺 在二十五都,寺前有盤頭嶺。

本覺寺 「《東昌》本覺寺在上市南,有塔,唐開元時所建也。高僅二十仞,樸而不華,歷風霜兵燹,巋然獨存。」

慧燈寺 一作「院」 ,在永和鎮,舊名「三教。」 唐天復二年僧灝開基。元延祐間僧嗣重修。明洪武元年僧德泰重興。

智度寺 創於唐天復元年,曰資福。宋大中祥符賜額曰「智度。」

蔣山寺 在永陽,舊有「柳樹連理。」

福居寺 江東寺廢,改為迴龍庵。明崇禎間,僧頑石闢地築室,易茅以瓦,太史蕭拙庵更名「鹿苑。」 後大魁劉晉卿復稱「福居」 ,志復古也。

「永古寺 」 與「鐵佛寺」 近在「永古巷。」

金地寺 在四十八都,王該宅也。吳順義元年,有龍見陂田間,會異僧至,指曰:「是將為佛地,公宜遠去。」 該聽之。至南唐保大中,龍復見,遂為龍田寺,後更今名。

再興寺 在儒林鄉十四都平陂。唐會昌間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