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1 (1700-1725).djvu/9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袁人祀之甚謹。元季燬。明洪武初,千戶余茂重建。

南平王廟 在儒林鄉之西坑,即平坡廟。相傳神為唐鎮南節度使、檢校太保、中書令,爵潁川郡王,改封南平王。唐大中五年,立廟今永福平陂,為神之故府也。王沒,百姓思其德,立祠于陽臺嶺,歲時致祭。宋熙寧間,一夕大風雨,兩廟自山上徙于平陂。兩山之間,水旱疾疫,祈之立應。旁豎夢閣,郡士人占夢于此。

白馬廟 在小學南。後為楊氏總祠,遷於今所。東嶽廟 在螺子山之南,名曰「龍陂。」 今廟遷螺湖橋畔。

都倉廟 在大有倉前,改社學,今仍為廟。《愛竹廟 》在城內。

霸王廟 在迴仙觀前,今府治之左。

侍中廟 在城隍岡上。祀唐正諫大夫明崇儼。初,儼承詔巡撫至縣,常停驂四顧。未幾卒。邑人仰其明德,立祠祀之。

「司徒廟 」 一在青塘青華觀前,一在南門外大街,柴巷俱存,以祀毛、張、樂三公。

鳳船廟 :在北門內。康熙二年重修。

興泰廟 原有廟五,今馬鋪前者獨存。廟祀神劉像,唐寶應中任安福縣令,修道于安成之白馬峰。

三聖廟 一在隆慶嶺,一在西街,一在巷背,一在嚴家巷口,一在禮巷口。

江東廟 在東門外,今廢。

羅池廟 在北門之外,祀刺史柳宗元也。舊有鬼名「五通」 ,為民患。里人共建此廟以禱之,怪遂絕。

靈濟廟 祠山「正順忠祐靈濟昭烈王行祠。」 祠在西門外能仁寺左翼。宋紹熙中重修。元季壬辰燬于兵。

香城廟 在城西北三里。祀石信臣。西漢元始中,詔禮聘鄉士,九江以信臣應。廬陵舊隸九江郡,故祀之。香城庵有信臣遺跡,今庵與廟俱廢。靈澤廟 在縣南三十里。神兄弟三人生長是邑。宋嘉定間,峒賊犯邑,至廟所,聞室中鐵馬聲,懼而退。紹定中,加敕封侯。

娑羅山龍王廟 在第十都,建于宋初。

英護廟 在螺湖橋畔。神初自臨汝來吉州,指一片地謂人曰:「吾二人將命駕於此。」 須臾,樟生於地,不久而拱,指木曰:「即以是為吾姓。」 遂遷化。郡人屋而祠之,稱之曰樟大郎二郎。慶元五年,賜額曰「英護。」

龍王廟 有二:一在城南江濱廣濟渡上,一在望雲門外,去縣五里。皆不詳所始。「望雲」 係坊廓六十九都。

應感公廟 在望雲門內草場庵,郡民立祠以祀。神姓李,名泰,秦時人,號「灌口二郎」 佐。其父囚孽龍有功,蜀人祀之。宋累封昭惠靈顯威濟王。宣和間,易封為真人。紹興中,張浚宣撫川陝,神示以夢,乃表復舊封。

三皇廟 在城內北隅,廬陵學之舊基。正殿祀伏羲、神農、黃帝,並南面坐。以勾芒、祝融、風后、力牧為四配,列十名醫于兩廡從祀,今亦廢。甘棠廟 在東門。「召伯行祠,元皇慶元年建,明正統乙亥,里人郭孚重修。」

靈應廟 在郡治西叚家巷。天符廟 在郡治遵義坊,以祀天符大帝。明洪武九年,吉安守禦千戶所鎮撫許受立,今並廢,改廟于北門外迎恩橋之側。

大櫟廟 在儒行鄉大櫟橋之左。

神塘廟 在儒行鄉六十四都,廣福寺之左。相傳為魯班神造,祀蘭陵王。

五顯廟 在九曲巷。明南京十四廟,「五顯靈官」 其一也。

石勳廟 舊《志》誤為石勒廟。在七十二都青原三橋外侍郎山。下面石壁,壁高百尺,有瀑布懸簾。其下為洞,洞中為龍王潭,石甃其地。廟有宋咸熙九年碑,敕封昭應侯誥。

馬王廟 在東門內。副總馬仕龍分鎮吉安,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