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1 (1700-1725).djvu/9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屯軍二百八十二名

吉安府風俗考        通志

府屬總

《隋·地理志》:「人淳龐,多壽考。」

宋周必大《泳歸亭記》:「文風盛於江右。」

楊炎正州學《上梁文》:「家有詩書,人多儒雅。」 王陶撰《泰和公廳志序》:「塾相望,絃誦相聞。」 《舊郡志》:「唐顏真卿從事吉州,鏗訇大節,誦慕無窮。至歐陽修一代大儒,開宋文章之盛。士相繼起者,必以通經學古為高,以救時行道為賢,以犯顏敢諫為忠。家誦詩書,人懷慷慨,歲時祭祀必以禮,家範肅於刑律,鄉評嚴於斧鉞。」

《郡志》:「城市人物繁夥,俗漸滑於誇麗。」

吉安府祠廟考一    府縣志合載

本府。廬陵縣附郭。

社稷壇 在城西南甘泉門外青塘牌下,北向。舊在甘泉門內,明洪武中遷今地,十四年重修。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城南城隍岡之右,去府三里。元置於望雲門雪山寺之東,明洪武七年移今所,十四年重新。」 其規制房舍,俱與社稷壇同,惟不設石主,南向異耳。

郡厲壇 在城北二里。壇制東西各一丈五尺,南北稱之,高一尺六寸,南出陛三級,前九丈,東、西北各五丈。繚以周垣,門南向。每歲春清明日、秋七月十五日,冬十月一日,祭無祀鬼神於厲壇。文亭一座,內有碑,刻《厲文》於上。

里社鄉厲壇 各縣鄉保俱有。

城隍廟 :在府城西一里。今其地名「城隍岡」 ,相傳為郭景純所定。

旗纛廟 在守禦千戶所後。

顏魯公祠 。公字清臣,京兆人,永泰元年謫吉州司馬,有惠政。既去,士民思之,為立祠。

忠節祠 在東山古慈恩寺右。祀宋歐陽修、楊邦乂、胡銓、周必大、楊萬里、文天祥、歐陽珣、劉球、李時勉、劉于輔、鍾忠愍十人。後兵燬。

三忠祠 在縣學。祀歐陽修、楊邦乂、胡銓。知縣趙汝廈立,今廢。

三賢祠 在府學東。祀顏魯公真卿、姜公公輔、余公靖。

六一祠 在郡城,舊為「妙墨亭」 ,以貯石刻。紹興二年,改雲錦堂。嘉泰元年,又改祀文忠楊萬里。後作新學宮,乃於大成殿閣之後建堂以祀公。今皆廢。

胡忠簡公祠 在香城山下,豫章胡儼撰碑,長洲吳寬記。

文丞相祠 在淳化鄉富田。明成化丙辰建,羅倫《記》。

文丞相忠節祠 在螺山下。舊為東嶽廟。明弘治間,因舊基祀文丞相及督府諸忠義:趙時賞、鞏信、鄒㵯、張汴、陳龍復、劉子浚、劉洙、杜滸、陳繼周、何時、傅卓、尹玉、繆朝宗、蕭明哲、林奇、曾鳳、謝𤣱、吳文炳、林棟、孫栗、彭震龍、張溪、趙璠、王夢應、羅開禮、李梓發、呂武、熊桂、陳萃、金應、蕭資、徐蓁、陳子敬、劉伯文、張唐、蕭燾夫、劉斗元、劉欽、蕭敬夫、謝夢得、林俞、林元甫、鞠華叔、顏斯立、顏起岩、吳希奭、陳子全、黃賢、唐仁、鍾鎮、蕭興、張哲齊、劉士昭、黃士敏等五十四人。時知府張淳立兩間「正氣坊。」 正德三年,知府任儀始闢馳道,郡人尹直記。

「二忠祠 」 在西街,祀曾子真、鳳韶二先生,今移祥符寺左。

五賢祠 在青山聖域坊之內。祠王文成守仁、鄒文莊守益、聶貞襄豹、歐陽文莊德、羅文恭洪先,有傳心堂,郡士嘗講學於此。

鞏信祠 在八十六都。陸渡,信勤王,戰死方石嶺下。孝子張祥建祠以祀於此。

吉郡賢侯祠 九郎巷內。初,民間私像知府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