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1 (1700-1725).djvu/8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磻溪書院 在縣西同水鄉六十一都泥田。宋時建。

文昌書院 在文昌鄉帶源。元翰林編修王相所建,以教鄉人子弟及四方從遊者。明初,王氏重修。

龍城書院 在七都。宋曾三異建。旁有八角井,今址猶存。

白沙書院 在文昌鄉河口,元盛時白沙張氏所建。

白雲書院 在縣治北,陳子張所築。

東山書院 在一都金釵嶺,石解觀所建,今舊址猶存。

仁文書院 在東門外義倉地建,為鄒南皋講學之所。明天啟間拆毀,崇禎中修復。

皇清康熙二年,守道施閏章改建城東。

化成書院 在縣南城外五十步。蜀曾祥宇創。「金灘書院 」 在河之西。

依仁館 ,左都御史李懋明建。

永豐縣儒學 舊在縣治西南。宋紹興間徙治東,後又徙感應坊右。元末燬,明洪武初重建。萬曆間修葺,明末兵燬。

皇清順治七年修復。十六年復建中為

先師殿後堂,左廓為「禮門」 ,右廓為「義路。」 尊經閣在

明倫堂後。啟聖祠在尊經閣後,今改明倫堂右。敬一亭在尊經閣後。名宦祠在明倫堂左。鄉賢祠在明倫堂右。四忠祠在廟左。教諭衙在尊經閣左,今圮。訓導衙二所俱廟左,今禮門前。教諭衙儒學大門內,左為訓導衙。射圃舊在學宮之西,前有觀德亭,今廢。三元樓在學門之左。群英閣在櫺星門之右。

武城書院 在縣西三十里龍潭。元學士曾德裕創。祀郕國公,且割田以贍生徒。

豐陽書院 在縣北藥師院後。元至元壬辰,前進士陳應沐與弟起元、起鳴創立。延祐間,復遷西市。

《志》:「歐書院 在縣治西平湖側,宋邑人袁州學正曾靜翁創,蓋有志於歐公云。」

六一書院 在縣西二百步石橋寺,舊有六一公祠。明嘉靖二十九年,知縣張言廢石橋,改為書院,以祀文忠公。

一峰書院 在縣治西儒學右畔。歷歲久遠,棟宇傾圮。至明萬曆己未年,知縣瞿式耜改建「一峰祠。」

金牛書院 在明德鄉金牛洞。羅修撰、藏修居業之所。

瀧岡書院 在縣東。明正德丙子,提學田汝耘建,祀鄒、魏二先生。

「清風書院 」 在秋江。

湖頭書院 在縣治西二里。宋邑人金汝礪作。礪聚生徒講學之處。明永樂五年,金從緘重修。旁有「濬源」 、「導流」 二齋。

離明書院 在秋江劉中山講學之處。

龍雲書院 在東湖,劉顯仁主事講學之處。太極書院 在田心,永豐鄉眾建。

皇寮書院 在二都《渝州》。

社學 六所一在東坊舊觀音堂前、一在南門下舊佛堂、一在西坊田西壟下、一在下西坊金瑜坊上。一在一都舊利市王廟前、一在一都佛堂前。

安福縣儒學 舊在縣治東南。宋元豐間建。元祐間移治東。紹興間徙治西丹霞觀,即今所。明洪武、景泰間繼修,後圮。萬曆中更葺,復圮。

皇清順治間增修。康熙五年,鼎造明倫堂,後為「啟聖。」

祠於大成殿,重加丹雘,建東西廡,祀先賢、名宦、鄉賢祠。十二年修築宮牆,復建儒學宅舍於啟聖祠左,前後計六楹,於是蔚然壯觀焉。泮池一在堂後,名「北池」 ;一在學東,名「東池。」 俱景泰間重修。

復古書院 在治東,即儒學舊基。

復禮書院 在治西二十五都。

道東書院 在治東

竹園書院 在治南

前溪書院 在治南。明弘治間,劉教建。

秀溪書院 在治南,宋周益建。

中道會館 在治西洋澤。

一德會館 在治西三十二都。康熙九年秋,知縣張召南復修。

社學 建於泮池之東。有堂、有室、有門。舊五所久廢。

學租 :原額五百九十七石二斗五升。除荒蕪外,實徵租穀二百九十五石。其租例係縣吏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