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1 (1700-1725).djvu/7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盤窩山 在縣二十都。盤鬱秀麗,四山拱趨,龍洞泉直垂。下有巨石,可坐十數人。

峨嶺 ,在縣西四十里,勢插層霄,有飛雲洞、集雲峰、仙鵝池、金龜石、石人峰、老蛤石。

蓬萊嶺 在縣北五十里。上有石巖、石筍、仙鵝池,人謂如「海上蓬萊。」

貞女岡 在縣東北三里。上有貞女墳。

葛仙巖 在十三都。有石室,可容十數人。遂江水 在縣治南,源出左右二溪,至李派渡始合為一。

左溪 二源,俱在縣之正西。一發源桂陽縣之掘渡,一發源上猶縣之大林,至左安而合,歷石鬱瀧,至南江口,而大沙水出焉。又三十里至武陵瀧,又三十里至李派渡。

右溪 出石含山,歷雙橋,過朱沙瀧,轉七里至觀坑,又二十里至李派渡。

湯泉 在二十六都大鄢。可熟羊豕。

萬安縣

西平山 在縣東南八十里,一名「西陽山。」 其水流龍溪,有阿蘭若。山巔有百丈峰,飛泉瀑布,注為龍潭。南抵興國,東跨泰和,皆有水出。

龍頭山 在縣東二十里。高數百丈,山如几案,又名「案山。」 上接仙壇嶺,相傳葛仙翁煉丹之所。又有仙聖、羅漢二巖,巖有仙人坐跡。

蕉源山 在縣東四十里。其中產鐵,又名「東溪山。」

芙蓉山 :在縣治西越江五里。秀異眾山,類若芙蓉,罨靄可愛。

韶山 ,在縣西北四十里。相傳虞舜南巡,使和伯、羲伯諸臣奏《簫韶》之樂於此,遂名。

金牛山 在縣南六十里。東瞰大江,中有石如牛,下有金牛廟。

五馬山 在縣西南八十里。五峰相連,如五馬狀。

金船嶺 在縣六十里皂口。舊傳有胡僧過此,見神光朗耀,駐杖異之,已而復然,遂以杖𨙫地,琅琅有聲,乃掘地得金船而去,因以是名。黃塘巖 在縣東八十里。巖中空洞,狀如樓閣,有石鐘鼓、石觀音之類。巖下蛟穴出泉,四時不絕。

皂口溪水 在縣西南。源出上、下造,經梅團合於白水,經社坪,出皂口入大江。

上橫江水 在縣西北六十里。其源自龍泉潭溪發,經泰和牛吼江入於贑江。梁口溪水 ,在縣南八十里。其源一自霧團,經黃塘澗田流出游田;一自龍頭經五陂田,合於游田,溪流并入大江。

城江水 在縣北六十里。其源一自盧源,一自蕉源,由南州合流,至兩江口,匯麻溪流,經胡陂、灣頭,并入贑江。韶江水 在縣西北四十里。其源自十七都西韶,流經田南,會黃鵠水流入贑江。清水 在縣東十五里。其源自龍頭山發,經元橋入於贑江。五雲洲 在縣北贑江濱,龍泉江水出其左右。唐賈琮為虔州刺史,赴闕,艤舟於此,見五色雲起,因名。

惶恐灘 在縣治西。本名黃公灘,土人訛為「惶恐。」

永新縣

義山 ,在縣東南。周迴三百里,西交郴、廣,南控虔、吉,若有少長揖遜之義,故名。一名「龍頭。」 唐天寶初,改名永新山。

禾山 :距縣六十里,為通邑鎮。山昔有嘉禾生其上,故名。又名秋山。

綏原山 :距縣四十里,勢連永寧、鵝嶺。其上為阿育王塔。上聳絕巖,下頫重淵。旁有飛來石。仰山。

《礱山 》「群山交會,石壁聳立,下有灘十里,波濤有如雷鳴。」

高士山 :距縣五十里。昔有高士宅其麓,因名焉。

南華山 在義山,重嶂中起,狀如飛鳳。

東華山 上有東華觀,下臨深潭。

「赤面峰 」 ,在禾山,昔有異人廬此。

《寶山勝洞 》,洞深數百步,內有石柳、石龍、石鼓、石碁盤、石盆、石獅象。上有二石相對立,若童子,有方石若書案,俗呼為「雙童講書石。」

石廊洞 在西亭鄉。中有白石幢、石鼓、石檠、石蓮花,深一二里,巖竇通後嶺,奇甚。

元陽洞 ,在安仁鄉,距石廊洞十里,有石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