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1 (1700-1725).djvu/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崇仁縣志》:「元至元十三年七月,樂安寇詐稱勤王兵, 劫掠至崇仁,監邑孫廷玉馳告帥府,招討使也的迷 失統蕃漢兵討之,寇悉入民居,官軍遂焚南市,伏屍 數里。」

十四年,崇仁民羅辛二聚眾數百,長驅八縣,監邑忻 都遁,尹羅某被殺,焚縣治儒學去。孫廷玉仍導帥府 兵屠之。

虞伯生在宜黃時,嘗倚樓吟詩,有「五更鼓角吹殘雪」 之句。忽隔溪有一童子揖而言曰:「角可吹,鼓不可吹。」 亟召之,已失所在,蓋詩鬼也。

至正十二年閏三月,自臨江富州入撫州,監郡完者 帖木兒、「元帥章士謙戰屢捷,寇不能入」,而宜黃、崇仁、 樂安焚蕩幾盡,金谿被害更慘。

十三年,臨川民胡志學、鄧和,崇仁民杜四、熊三、劉世 英各署將校,攻劫不已,參政朵歹師久無功,朝廷命 廉訪使吳當、兵部尚書黃昭招捕。

十六年,吳當調檢校章迪帥本部兵與黃昭夾攻撫 州,勦殺首寇胡志學,進兵復崇仁、宜黃,於是撫州盡 平。

十八年,陳友諒陷龍興,司徒道童、平章大伱赤奔撫 州。友諒兵追襲,執完者帖木兒,遂陷撫州。

十九年六月,新淦寇鄧克銘擒殺劉世英,據崇仁、樂 安,安仁人王溥據金谿。友諒以克銘為右丞,據撫州。 二十二年,明太祖敗友諒兵,招諭江西偽漢丞相胡 廷瑞、餘干守將吳宏、建昌守將王溥皆請降。命吳宏 取撫州,克銘詐請降。鄧愈駐師平塘,察其非誠,捲甲 夜趨平旦入城。克銘單騎走,愈命參謀聶迪署府事。 二十三年,明太祖以建昌元帥孫榮鎮守。四月,江西 降將康泰、祝宗叛,奔撫州,孫榮失守,城市一空。右丞 相胡廷瑞招諭康泰降之,祝宗走新建,死。癸卯,召吳 宏還,以理問代之。八月,金大旺擒克銘弟至明及其 黨鄧敬與等於崇仁,郡境悉平。

明宣德九年甲寅,樂安賊曾子良倡亂,據大盤山,官 軍討平之。

《崇仁縣志》:「成化七年,紅光見於南平溪。陳籌領是年 鄉薦後,屢試無弗驗者。」

正德五年,閩、廣賊分道寇樂安、宜黃,並受其害。 《府志》:「六年,臨川東鄉盜徐仰四、艾茹七等作亂,殺官 兵。縣令龍誥督民兵薄賊巢,幾被執。總制都御史陳 金以所調狼土軍討平之,乃建東鄉縣。八年,亂復作, 胡世寧討平之。」

十四年,宸濠反。知府陳槐集義旅繼郡兵後征濠。東 鄉賊復起,流劫郡縣。金縣典史李鳳統率眾禦之,為 賊所害,殺官兵三百人。

《崇仁縣志》:「南城外二里都石莊,吳君道南居也。萬曆 十五年,門前坵中生嘉禾,一本九穗。越明年春二月, 雷擊門前古樹,書二字,時觀者揣其文似及第狀,後 果驗。」

崇禎五年,贛賊數百人從永豐入樂安,崇仁、宜黃多 被焚掠。各鄉民兵禦之,殺傷相當,半月而遁。承平久, 民不知兵,聞變驚擾。知府蔡邦俊召募城守,過於張 皇。時中丞方侈平賊之功,民受傷者皆建坊紀績。 十年,寧都人張普微以邪教聚眾劫掠宜黃,圍建昌。 《嘉定志》:「黃金瀨去縣東二十里,下有潭,莫測其深。」吳 吏部曾云。「《幽明錄》載有釣於此潭者。獲一金鎖。引之 遂盈船下。有金牛奮躍。釣者驚駭。俟其引鎖歸潭。僅 斫數尺。」

吳智甫為邑宰,晚治事,風雨雷電大作,庭中有火光 迸走,頃息。吏報縣南村民饒相家倉穀皆變為甓。後 有道人過其處,以石擊所敗穀,堅如石,乃拾取研水 服之。或問其故,曰:「此雷丹也,能愈疾。」

邑西聖寶山,山有石大如梧實,圓瑩光滑,與世間劑 和為丸者不異,其色微紅,服之亦能愈疾。

稅課局大使求伯傑陞彬州知州,留所畜一犬於官 舍,犬戀主不食而死。《劉公》作《義犬歌》。 《金谿縣志》:楊僕射廟在縣門內。故老相傳云:神名文 愿,姓楊氏,邑人也。明相地之術,云:「邑南有瘟黃山,宜 立廟以厭之。」因種豫樟七十二株,以應七十二候,開 井二十四所,以應二十四炁。今樹與并猶有存者。 毛桃峰、趙良者,為谿獄吏,有群盜擬獄,歲暮,趙提點 之。盜並泣云:「家有老親弱息也。」趙憐而縱之,限其來 不至。主者治趙罪,仍許趙捕緝。趙入山迷路,忽一兔 引導,遂見群竊如故。趙勸其賣刀買犢,相與耕鋤而 卒。後為神,敕封趙大將軍,有禱必應。在信州雙山寺 為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