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1 (1700-1725).djvu/5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施侯墓 在府署譙樓門內。《古志》云:「施三十郎徙所居為縣治,沒而葬此。」 年代莫詳。

馬夫人墓 相傳「在郡圃中。」 年代莫詳。

三國吳毛玠墓 ,在城西風義堡。進士陳京于圃中掘得斷碑,有「毛玠之墓」 四字。

五代蕭女墓 在縣西二十里。舊《志》以為梁武帝嘗至此,有女死,鑄金為婿,合葬人發掘則虎蛇暴集。嘗有牛衣兒因暴雨止此,見其墓上爛然如金,有蠶飛出,兒因拾十數納於懷,忽聞雷聲,蠶遂失。

宋彭侍郎墓 在縣南二十里許,地名「金井坑。」 明張九韶墓 在縣西三里。韶該慱經史,元季累舉不第。明洪武初,累官翰林編修。

新淦縣

秦孔母墓 在縣南八十里。相傳秦孔明奉母學道于玉笥山,卒葬此焉。

陳黃將軍墓 在迎春門外。名「法𣰰。」 梁承聖元年領淦令。

蘇令墓 在秋山。相傳「永定中,蘇為巴丘令,歿葬于此。」

嶽陽王墓 在縣南六十里。舊載:王,陳高祖第十六子。貞明二年,臺城陷,被害。唐武德中,子嵩為吉州別駕,遷葬于此。

唐欒令墓 龍紀二年,任墓在縣東南十里。南唐丞相齊丘墓 在縣東北板埠。

宋曾龍圖墓 ,學士名三聘,在二都郎中岡,何狀元墓 ,在三都泥江下弦地。公名昌言,刑部侍郎何正臣之姪,登紹興四年丁丑榜,仕至工部侍郎。

元郎君墓 在三十三都。劉大芳之後。同居十三世,族眾千煙因元寇淦殲,眾三百餘人,聚塚葬之。

明金幼孜墓 在縣南八十里。

練子寧祖墓 與何家山鄰,子寧祖隴及母「郭夫人墳」 皆在焉。

陳尚書墓 工部尚書名壽,諡簡襄,賜葬在新淦南三十里,名「大路。」

孫都御史墓 名「仁」 ,在縣南。

朱都御史墓 名「孟震」 ,在縣北紅沙塘。

胡大理墓 名叔廉,有《御製祭文》。

黃給諫墓 名「仁山」 ,在治西。

吳副使墓 名達,號「雲泉」 ,與羅太守洪先相友善。葬鋸源。

《周學使墓 》名謨,號虛白,天順進士,累官陝西副使。

峽江縣

三國吳周瑜墓 在巴丘。

游將軍墓 在城北游墓嶺上。

明金文靖墓 在「暮膳山。」

高岐墓 在南障山黃獅岡。

張奮揚墓 在峽江洞下梅花洲。《太史呂涇野誌》。

邊仲亨墓 ,在沿水牌西坑。

張母墓 ,在張公石山。

新喻縣

習嘉言墓 在縣二十八都,奉敕葬。

臨江府部藝文

《入百花溪望玉笥》
明·劉同升

「朝看入雲峰,暮看上玉笥。朝暮白雲裏,無復人間事。 行行若無蹊,時與飛鳥值。沿溪欲尋源,偶爾山樵至。 指點削壁間,仙臺藏勝地。懸猿上攀蘿,履屐聊可置。 山半天雞鳴,鐘聲聞午寺。不知下界遙,寂歷聽寒吹。 嶮絕得幽敞,劃然茲境異。亂峰如浪涌,撲面起蒼翠。 山茶晝日開,紅果林間墜。時時聞勝賞,往往逢奇致。」 相招拾翠草,煨芋供晚食。與子謝塵網,春服裁薜荔。 明朝憶舊溪,已覺跡如寄。莫令遊興慳,但羨幽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