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1 (1700-1725).djvu/5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臨江府古蹟考  明一統志通志合載

本府。清江縣附郭。

樊城 在府治西北三十里修德鄉。相傳有樊將軍居此,故以為名。

都尉城 在府東三十里。漢豫章都尉治于此。新淦故城 ,在府東六十里。漢時縣治此。王莽改曰「偶亭。」 東漢復舊。隋移今治,城遂廢。

吳城 在府治西三十里。其地有敵樓、衝敵樓、吳王廟。或曰即新喻。廢吳平縣,一在西南三十五里,近棲梧山。《寰宇記》云:「即廢治平縣。」

盧城 在府治東北五里修德鄉。相傳城為盧府君建,故祠祀之。

鍾山府城 在虎瞰山。隋大業初置,尋廢。唐天授初,又移臨梁館于錦鍾山府之舊地,今為縣學。

瓦城 ,在府城東北四十里。五代時鄉豪築以自保。

風義堡 在府城西南。相傳唐末清江婦魯氏者,抱長子攜幼子走避寇,遇寇,寇怪其不抱幼子,婦曰:「幼子妾所生,長子,前室所生故爾。」 寇義而厚遺之使去。後人因名其地曰「風義堡。」 劉氏墨莊 宋劉清之五世祖式,有書數千卷,夫人陳氏指以語諸子曰:「此乃父所謂《墨莊》也。」 中更變亂,書散不存。至清之之父,悉力營購,始復其舊。朱熹為之記。

御書「秀溪 」 :宋兵部侍郎曾宏迪別墅,理宗親書「秀溪」 二大字賜之,刻于石上。

御書:「薌林 向子諲卜築處。」 宋高宗嘗書此二字賜之。石刻舊在郡東門外,明永樂中,郡守劉翼移置郡學。

覽勝亭 在府治南石溪寺右。唐盧肇憩此,覽山水之勝,作亭表之。

吸川亭 在府治。宋時判官廳。面臨大江,稱奇觀。

「清江碧嶂亭 」 在府治圃中,宋時建。

魁星亭 在府學內,面閤阜諸峰,如玉立然。「觀瀾亭 」 在舊府學內。

霽月亭 在府治內

化梭亭 在縣東三十里許清江鎮。陶侃漁於雷澤,得織梭掛壁間,一日雷電梭化龍而去。後人因作亭陶母墓前。明洪武初重修,張九韶《記》之。

願豐亭 在縣南濱江。舊名四望,宋高斯從改今名,取杜甫「憂國願年豐」 之句。

秀江亭 在縣南濱江。宋隱者吳元叔建,黃庭堅訪之有詩。

景疏亭 在縣西一十里。宋歐陽國華致仕歸,景慕二疏而作,學士徐君平《記》。

兩耆亭 在縣學西。朱文公守長沙,道經于此,與謝諤會,時人作亭以表之。

坐笑亭 在府治內。宋時建,司諫韓璜有記。維崧堂 在府治內。宋天禧中,王益為軍判官,其子安石生于此。後人因名其堂曰「維崧。」 富壽堂 在府治。宋建因富壽岡為名。

靜治堂 「在府治」 ,宋建。

五賢堂 在府治講堂西。《五賢》,宋劉敞、劉攽、孔文仲、孔武仲、孔平仲。

讀書堂 有三,一在縣西一十五里。晉豫章吳猛能以白羽扇畫江而渡,嘗過此,喜其山水之勝,建堂讀書,故今城西門曰「望仙門。」 一在府城內,唐宜春人盧肇讀書于此。一在閤阜山南,唐宋齊丘讀書處,又有藏書岩在焉。

近江樓 在府江濱皇華驛左。寶祐癸丑,知軍魏廷玉、通判黃洪建,為朱文公祠堂。樓名近江,以公詩有「征驂聊駐近江樓」 之句也。

一覽樓 在府治圃中。圃有清江臺,臺上有樓,名曰「一覽」 ,宋建。

橫舟閣 在府治。其在倅廳有「槐風」 、「桂月」 二閣,在判官廳有冰壺閣,皆宋時所建。

經史閣 在舊府學內。宋侍郎向子諲建,以藏經史者。前祀二劉、三孔;教授宋翔增祀向公,為「六賢祠。」

宋神宗宸翰 《蕭學士門》書「登金門,上玉堂,攀龍鱗,附鳳翼」 十二大字賜之。後徙至敬一亭。今藏縣庫。

蘇東坡書《金剛經 》,在慧力寺,明移府二門內,僅存其半。

《岳武穆遺碑 》宋紹興中,武穆征虔師,駐河埠伏魔寺,有詩親書刻石置寺。寺僧覆以亭,周謨有記。後江水嚙岸,寺遷,碑亦隨之。明嘉靖間改建,名「新修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