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1 (1700-1725).djvu/10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旌陽曾到此,或曰「山下有蛟為患」 ,因祀旌陽,遂息。

瑞華觀 在瑞華山上

惠嘉觀 ,在天華山上。

五嶽觀 一名玉虛觀,在郡城西永豐門外,舊名黃真觀。東晉間,江夏真君黃輔字紫庭,結廬於此,後仙去,藥爐丹井具存,故號「黃真壇」 也。青華觀 ,在縣南二里《坊廓鄉》八十七都,古吉州勝地。

徊仙觀 有二,一在郡城內東隅,一在縣西六十里宣化鄉二十七都。在宣化者,後晉開運二年開基,宋紹定五年重修,明洪武十年再建。真常觀 ,今廢,改為金竹庵。崇禎時生篁竹,其幹節有黃文,相間而垂,《竹譜》謂之「黃金間碧玉」 ,故名。

紫竹觀 在儒行鄉六十三都。東山楊仙煉丹於此,曰「三山」 ,又名龍山。山旁若金龜出匣,玉免望月。豐溪、長塘兩水環夾山麓。

招仙觀 在永福鄉十八都,距縣三十里。金城觀 在縣西六十里儒行鄉四十七都。宋紹興間開基,元天曆中修,後毀,明洪武元年重構。

松青觀 在縣南六十里,淳化鄉七十六都。宋嘉定間,道士袁巢雲開基。元至元三年,寇焚,至正間重修。

嘉福觀 在郡城南恭愛坊,舊名「王仙。」 晉永興間,高道嘗煉丹於此。後道士葛稚川創。宋治平中,賜今額。

延慶觀 在南門外十里,營前。祀神康王諱保裔。宋紹定賜額「靈祐。」

永興觀 在縣南十五里第十都。晉永嘉之際,有王仙來居於此,名之曰「白鶴觀」 ,尋改為永興觀。永嘉二年,王仙白日上昇,詔改為王仙觀。《洞元觀 》在縣南十里茶庵之南,今廢。改為西度庵。

清都觀 在縣南十五里儒林鄉永一都永和鎮。南唐保大間有石基,崇高異常,世號為「西臺。」 宋治平中,改賜今額。

永豐觀 在縣西七十里宣化鄉二十七都。宋咸淳三年,道士季若納開基

游仙觀 ,即永豐觀,支派分出,在永陽敷城朝仙觀 ,按劉辰翁《記》,以香城山為南華,以南華為朝仙觀。

洞巖觀

大覺庵 在武城東門外三里,舊稱覺報寺。父老云:「宋朝敕建」 ,然無碑文可考。

青又庵 按《青原山墨歷記》:「由水碓而入青又庵,凡五里許。」

泉燕山清泉庵 在西門外下塘門之右,深樹修篁,漸見山野。

《寄雲庵 》在甘泉之南。

「芥庵 」 ,在西門內,負城而宇,舊為曲水園。《大士庵 》,在北門城內,循城而右。

廣長庵 :在福善橋畔,舊名「福善庵。」

大隱庵 :在習溪橋之側。

梅林庵 在東門外,以「梅林渡」 得名。

寶月庵 在嘉禾門外郡厲壇之側。明萬曆時創建。

化城庵 在演武場頭門之右。

淨土庵 :在白鷺洲雲章閣之左。明萬曆間,太守汪可愛修葺。

法華園 :在城西北十五里外。

青龍庵 在青龍門牌下。

智度庵 :「在城內。」

《僧生園 》:在東門外梅林上街。僧根匯構為靜室。

芙蓉庵 :在樹坪之右,地名「小荷山。」 翠竹古藤,攬結鳥窠。僧圓明掩關其中。

別峰庵 :在青原山聖域祖關之內。

蘆庵 在儒行鄉前岡

祗樹庵 :在右華山麓。

妙蓮堂 在北門外

錦雲庵 在宣化鄉二十八都榮嶺。

《梅岑庵 》義果僧德烺築于桐樹坪。

莖草庵 在淳化鄉

金盤行庵 在十二都

聚善庵 在三十七都

泰和縣

良泉寺 宋咸淳中建

柏木寺 唐天成中建,宋淳祐中重修。

龍城寺 元延祐中建,明洪武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