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9 (1700-1725).djvu/9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泛為鶴問寨,世傳古有龍開之。

湓浦港 在府城西半里。西通龍開河,北通大江。淵深莫測,秋冬不竭。民居兩岸,風高水靜,長如曳練,可泊舟楫。源發瑞昌縣清湓鄉,因名「白樂」 大聽商婦琵琶處。今為民積穢壅塞,僅餘一溝,不得通河矣。

濂溪港 在府城南十五里。自廬山西北流,合龍開河入江。宋儒周元公寓此,因名。

女兒港 在府城東。發源廬山,北流二十五里入彭蠡湖。水漲可容舟百餘,因孤山峙其前,俗訛作「姑」 ,遂以名。港東北洲皆白沙,水漬日照之,燦如黃金色,曰金沙洲。明太祖與陳友諒戰鄱湖時,艤舟洲下。有術士能以術嘯風揚沙,風忽轉為明用,友諒軍盡眯明師,殲之洲上。

將軍套港 :在南湖觜。明師扼江時,於此作浮橋以渡師,或曰「樹柵以遏奔衝者。」 今柵木為沙所壅,猶見其杪云。

小港 :在府城西南七里許。一名「官牌夾。」 濱江可泊舟。

甘棠湖 在府城南,一名景星湖。唐刺史李渤築堤於湖西,人不病涉。後人懷其德,因名其湖曰「甘棠」 ,上有梁。

鶴問湖 :在府城西一十五里。世傳晉陶侃擇地葬母,至此遇異人云:「前有牛眠處可葬。」 言畢,化鶴而去。

官湖 在赤松鄉,去府城西三十里,臨大江。春夏江水泛漲,茭葦合生,不容舟楫。其湖產魚,設河泊所於旁。

宮亭湖 在府城東南九十里,即彭蠡湖下流。《十道志》云:「湖神能分風而帆南北。」 宋秦觀宿湖邊,惜竹軒夢神女贈詩云:「不知水宿分風浦,何似秋眠惜竹軒。聞道文章妙天下,廬山對面可無言。」 祭酒李時敏詩:「一水遙涵萬頃秋,微茫何處覓芳洲。西連吳楚三江匯,東道滄溟萬里流。仙島凌空沙上出,曉霞分彩日邊」 浮。知君獨得乘槎路,不向煙波倚棹謳。

芳蘭湖 在仁貴鄉,去府城東二十里。發脈廬山,澗水東流入彭蠡湖。水漲,湖光瀲灔,水退則一溝泓靜,岸草如蘭。明少參黃堯彩隱此,構廬其上。

小池湖  、沙池湖  、杜家湖 俱在封郭洲。

白水湖 即白水港,去府城五里許。水漲為湖,水落為港。

江磯湖 在府城北四十里,旁有磯。

柘港湖 在仁貴鄉,去府城北一十五里。水漲為湖,其地宜柘。

庾樓磯 在府治後,城外臨江。晉庾亮構樓其上,歲久崩壞,漸及城麓。明嘉靖十一年,知府馬紀命工甃石,袤亙里許,江城恃以固焉。

仁磯 在縣西三十里。宋進士張夢祥隱此。白石磯 在府城東北三十里江濱,白石巉巖。回風磯 在府城東北四十里。舟楫至此,俱轉篷避風。

回龍磯 :在府城東北半里許,為郡治下沙,舊名「小獅坡。」 鎖江樓建。其處有塔作文峰。今岸崩,勢將及塔。

虎跑泉 在舍利院塔左。慧遠與社賢遊上方,患水遠,有「虎跑石」 出泉。

卓錫泉 在東林寺。周景式《廬山記》:「諸道人行卜地,息此而渴。遠法師以杖卓地,泉出。」

「冰壺泉 」 在東林寺殿後。

聰明泉 在東林寺。陳舜俞《廬山記》:「遠公與殷仲堪論道,殷才辯縱橫,遠指流泉謂曰:『君侯聰明若斯泉矣』。」

龍泉 在東林寺外山。天旱,遠法師命諸道人讀《龍王經》,其側泉中有物如蛇而角騰去,須臾即雨。

神泉 在廬山錦繡峰下。宋紹興間,皇甫坦隱山中,高宗名其居曰清虛觀。初觀成,苦水遠,坦使人荷鋤劚觀側地,應手泉湧。高宗聞,為大書「神泉」 二字賜之,坦鐫石壁。今石壁字不知何在。湯泉 ,在府城南九十里廬山下。

蓮花池 在府學宮前,大五畝。郡守蘇致中開濬,種蓮。

鄂王池 在府治南。宋岳武穆節鎮江州時鑿,後在舊清戎館。

白家池 在府治西,唐白居易鑿以養魚種荷。「白蓮池 」 ,在東林寺,慧遠鑿。

寶石池 ,去府城三十里,在太平宮內,唐元宗賜名也。異石晶熒,夜發光彩。後為亂兵所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