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9 (1700-1725).djvu/8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安朱侯熹行眂陂塘,從廬山而東,得白鹿書院廢址,

慨然顧其僚曰:「是蓋唐李渤之隱居,而太宗皇帝驛 送《九經》,俾生徒肄業之地也。」書院創於南唐,其事至 鮮。我太宗於迅掃區宇、日不暇給之際,獎勸封植,如 恐不及規模遠矣。中興五十年,釋老之宮圮於寇戎 「者,斧斤之聲相聞,各復其初。獨此地委榛莽,過者太 息,庸非吾徒之恥哉?郡雖貧薄,顧不能築室數楹,上 以宣布本朝崇建人文之大旨,下以續先賢之風聲 於方來乎?」乃以書命祖謙,竊記其成。祖謙竊嘗聞之 諸公長者,國初斯民,新脫五季鋒鏑之阨,學者尚寡。 海內向平,文風日起,儒生往往依山林,即閒曠以講 授,大率多至數十百人。嵩陽、嶽麓、睢陽及是洞為尤 著,天下所謂「四書院」者也。祖宗尊右儒術,分之官書, 命之祿秩,賜之扁榜,所以寵綏之者甚備。當是時,士 皆尚質實,不新奇,敦行義而不偷,守訓詁而不鑿,雖 學問之淵源統紀或未深究,然甘受和、白受采,既有 進德之地矣,慶曆、嘉祐之間,豪傑並出,講治益精。至 於河南程氏、橫渠張氏相與倡明正學,然後三代孔 子之教,始終條理於是乎可考。熙寧初,明道先生在 朝,建白學制、教育、考察賓興之法,綱條甚悉。不幸王 氏之學方興,其議遂格,有志之士未嘗不歎息於斯 焉。建炎再造,典型文獻,寖還舊規,格論緒言,稍出於 毀棄剪滅之餘,晚進小生驟聞其語,不知親師取友 以講求用力之實。躐等凌節,忽近慕遠,未能窺程、張 之門庭,而先有王氏高自聖賢之病如是,洞之所傳 道義者或鮮矣。然則書院之復,豈苟云哉?此邦之士, 蓋相與緝先儒淳固慤實之餘風,復《大學》「離經辨志」 之始教,由博而約,自下而高,以答揚熙寧開迪樂育 之大德,則於賢侯之勸學,斯無負矣。至於考方志,紀 人物,亦有土者所當謹。若李濬之之遺跡,固不得而 略也。侯於是役重民之勞,賦功以狹,率損其舊十七 八,力不足而意有餘矣。興廢始末,見於當塗郭祥正 所記者,皆不書。

《南康府城碑記》
明·費宏

《春秋》書城築數十傳為慎土功,重民力,故雖時必書, 然《虎牢》之書,又特責鄭之不能有。蓋地有所必據,城 有所必守。虎牢巖邑,可以阻荊楚,制諸侯。而鄭之君 臣乃忽焉弗圖,卒以資敵取侮,豈足與論王公設險 之義哉?南康前瀦彭蠡,後擁匡廬,控楚引粵,為江右 喉襟。地。愬之前代無城,我朝九江置戍,聲援相及。恬 嬉既久,牙孽莽伏,變起倉卒,則保聚罔所恃焉。前此 北寇南侵,浮江奄至,守者瘁於防遏,民苦焚掠。太守 陳侯時雨至,每慨然念之,曰:「吾朝廷守土吏也,守之 不固,責將誰諉?」乃請於巡撫都御史孫公燧、巡按御 史屠公僑題其議,皆以罰鍰帑金佐之。募工伐石。築 城,始於戊寅正月,明年五月城成,門五。潯陽、彭蠡、建 昌、匡廬、星子也,而疏水之關附焉。環郭箭樓三十有 二,其周千丈,其高二丈,形勢壯偉,足以保障,基址堅 固,可圖永久,侯之功於是大矣。侯以正德丁卯由中 臺來,未幾以憂去,壬申復來。「前後在任十餘年,嘗築 土垣,堙山實壑,輒壞於雨,易以巒石,壞於雨者,又過 半焉。及是功乃就緒」,士民德侯,欲後之人知所由始 而圖其終,乃造於侯曰:「此城古無,而創於今,當紀之 貞珉,以垂不朽。」侯爰走使徵余記,侯持己服官,老成 謹厚,政先惠利,務實遠名,久益孚於上下。故屢興大 役,民不怨讟。侯之功澤,山崇水深,又何俟於余之書 之耶?余獨有感焉。使侯不久於茲郡,則雖志於城築, 亦無「由盡其經畫之才,無憂民之誠,則雖才足以有 為,亦未必勤勞官事,如此其匪懈也。是知用世者必 誠與才合,而用人者必久任以責其成,夫然後天下 之功可立,而天下之民可安矣。」此則余所欲書而不 容已焉者也。侯名霖,字時雨,弘治癸丑進士,治郡多 美政,屢膺薦剡,城特其一事耳。相侯者,同知張君祿, 通判蔡君讓、余君椿,推官王君詡及星子令王淵之 云。

《建昌縣城記》
張鏊

嘉靖壬子海倭之亂,倡於浙之黃巖,明年延及於蘇 吳,又明年,及淮揚,次及閩及廣。積十數年,山寇從作, 東南數千里,輿服無間焉。吾江右外閩廣疆土,殘者 半之。於是當事者以緩急議攻守。建昌縣屬南康,界 鄱湖上游,控修江諸阜,去洪四舍,洪所恃北門也。又 孔道旱衛尤當亟者。辛酉秋,都御史滁陽胡公,以文 武材來督江西軍事,乃下令申飭四封郡縣之無城 者,凡事使臺諸君分總之。參政王君應時、僉事盧君 岐嶷城建昌。「建昌城為門四,為敵臺三十六,為水門 二,為耳門一,南北延袤丈三百餘,東西倍之。費出於 官若干,民以義助者十倍之。雇值於官若干,輸力者 亦十倍之。」諸他材石器料無算。督工以同知楊子侃、 縣丞查鴻,工始於明年壬戌三月,訖於是年十月。無 侵漁之吏、無告勞之民,崇飾煥然,邑以和會。維時公 獻奇捷,諸郡縣皆肅清;乃大被褒恩,晉少司馬,領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