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9 (1700-1725).djvu/8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元進士雷起龍墓 在歸義鄉北山之麓。魏尚書墓 名源,在縣西六十里甘泉鄉安義縣。

許旌陽父墓 ,在羅漢峰,縣東四十里依仁鄉洪坊黃氏墓 ,在龍頭岡,縣南二十里。

鎮撫張崧墓 在睡虎山縣東二十里卜鄰鄉。副使周志偉祖銘墓 在陽潮山縣西七里。翰林黃元齡墓 在瓦岡山縣南二十里南昌鄉。

舉人周希貴、周邦輔祖墓 在猛虎山縣北五里。

樊一真人兄弟墓 ,在鯉魚山縣東十里。《南宋徐安裕誌》。

御史郭節高墓 ,在白蓮山縣西南二十七里,知縣毛銳祖墓 ,在鳳凰山縣東十里。

魏知事墓 ,在馬山縣北三十里卜鄰鄉。布政黃祺合墓 ,在襲陽岡縣南二十里。副使周志偉墓 ,在大寧莊縣東七里石坊。文學魏韶父墓 ,在蟠龍山縣北十五里。

南康府部藝文一

《東林寺題名記》
唐·顏真卿

唐永泰丙午歲,真卿以罪佐吉州。夏六月壬戌,與殷 亮、韋柏尼、賈鑑同次於東林寺,則同愔、熙怡二公,惠 秀、正義二律師,泉、楊鷫存焉。仰廬阜之鑪峰,想遠公 之遺烈,升神運殿,禮僧伽衣,睹生法師麈尾扇,謝靈 運翻《涅槃經》,貝多梵夾。忻慕之不足,聊寫刻於李、張 二公、耶舍禪師之碑側。

《遊褒禪山記》
宋·王安石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趾,而卒 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 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 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餘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猶 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其下 平曠,有泉側出而記遊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 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雖好遊者 不能窮也,謂之後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 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 盡。」遂與之俱出。蓋予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然 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入又深,則其至又 加少矣。方是時,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 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 夫遊之樂也。於是予有歎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 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 也。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 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 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至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 者,亦不能至也。有志復有力,而又不隨以怠於幽暗 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於 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 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予之所得也。余於仆碑, 又以悲乎!古書之不存,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何可「勝道也哉。」

《遊薌林盤園記》
范成大

《薌林》,故侍郎向公伯恭所作。本負郭平地,舊亦人家 阡隴,故多古木修篁,林堂皆為樾蔭所迫,森然以寒。 宅旁入圃中,步步可觀。梅臺最有思,叢植大梅,中有 小臺,四面有澀道梅,皆交枝覆之。蓋自梅洞中躡級 而登,則又下臨花頂,盡賞梅之技矣。企疏堂之側,海 棠一徑,列植如槿籬,位置甚佳。諸子復葺牆後園池 搴芳諸亭,大率無水,僅有一派入園,作小池及澗泉 之類,所謂「虎文」者,亦不能祥考。出薌林對門,又有荒 園,中有古巖桂,大數圍,江鄉無雙者。「盤園」者,前湖南 僧任詔子嚴所居,去薌林里許,始為酒家,有古梅盤 結如蓋,可覆一畝,枝四垂,以木架之,如坐大酴醾下。 子嚴以為天下尤物,求買得之。時薌林尚無恙,亦極 嘆賞,勸子嚴作凌雲閣以瞰之。梅後坡隴畇畇,子嚴 悉進築焉。地廣過薌林,種植大盛。桂徑、梅坡,及其繁 蕪,但亦乏水。當窪下處作池,積雨水而已。周旋兩園, 遂以抵莫。始余得吳中石湖,遂習隱。翰林。周公子充 過之,曰:「吾行四方,見園池多矣,如薌林、盤園,尚乏此 天趣。登臨之美,甲於」東南矣。併記於此。

《白鹿洞記》
呂祖謙

淳熙六年,南康軍秋雨不時,高仰之田告病。郡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