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9 (1700-1725).djvu/8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歷代世系紀年圖》碑 」 在澤泉街,元延祐間查必傳刻。

王文成《紀功 》。「正德己卯六月乙亥,寧藩宸濠以南。」

都昌縣

彭澤縣城 ,在縣北十五里。漢縣,屬豫章郡。晉陶潛為令,治此城。

左里城 在縣西九十五里。晉盧循為宋祖所敗,自蔡洲南走,乃悉力柵斷左里,即此地。檀道濟城 ,在縣西北七十里。道濟所築,即今城。《山》。

都昌縣舊城 在縣治北九十里王家市,今名「衙前。」

清暉堂 即「治廳」 地。宋紹興間,邑令周綸建,今廢。

星鳳樓 宋尚書曹文簡公建,今廢。

朝陽閣 宋文忠公建,理宗書「朝陽閣」 三字,今廢。

繙經閣 ,有二,一在南山野老巖下,一在石壁山上,俱晉謝康樂《繙經》所。

湖莊 晉石崇立,即今縣治。

馬蹄洞 :在縣治西元辰山,蘇僊駐馬上昇之所。

養生亭 在縣治東南。唐邑令李偁建於池上。春則買魚養於池,以供公需。

起春亭 在縣治東一里五顯祠前。弘治間,知縣王珀建。

羨魚亭 在縣治西三十餘步白蓮池上。唐知縣李偁建,今廢。

鄡陽亭 在縣東半里。唐令李杲建,今廢。凌雲亭 在縣治東南二里。唐令李偁建,今廢。止水亭 在縣治東八十里。宋丞相江古心偕弟古崖、子鎬、姪鐸死處。

御碑亭 在縣東六十里柴棚鎮。

盛多園 在縣治東北一百里蕢湖里邨中。宋彭梅坡與子端明遊覽處,今廢。

靴跡源 在治北元辰山南。巨石平坦,上有靴跡,世傳蘇仙所履也。

釣魚臺 在大磯山下。晉陶侃垂釣處。

八仙臺 在城南山絕頂,闊方丈。

橘井 在縣紫清宮右,即蘇仙濟人橘水排門 。宋劉伸武別宅二十四號「排門。」

古柏 在縣東四十里。宋丞相江古心所植。古松 在古柏右三里,古崖所植。

石柱 在縣西街中,宋紹聖間建,以鎮新河之水。

七步石 在治西山。俗傳蘇耽昇仙,步登此石而上,因名。

建昌縣

海昏故城 ,在蘆潭東北二里。春漲萬頃,冬則城址俱現。世傳洪水漂沒,好事者往觀,輒得故瓦,膩潤可充硯材。

古城 在縣西百步,其址今為「古城巷。」

太史慈城 ,在縣西,週圍五里。漢建安「八年,荊州刺史劉表從子盤數寇艾及西安諸邑,孫策經略江淮,分海昏等六縣,以太史慈為建昌都尉,築此城以拒盤。」

昌邑城 在縣北六十里。漢廢昌邑王為海昏侯,即其處。《豫章記》:「城東十三里江邊,名慨口,昌邑王每乘流東望,輒憤慨而還,故名慨口。」 望仙亭 在縣治西。宋縣尉李獻夫建,今廢。倉西亭 在縣西安門內。本名望江。宋熙寧間,知縣陳彰更名望津。今廢。

李仙亭 在縣南炭埠鎮。都尉李麟建,今廢。《冷翠亭 》,今廢。

喚渡亭 在縣治南。唐白居易謫江州司馬,嘗過此賦詩,因摘「詩中」 二字名亭。宋黃庭堅書於庭中,碑刻尚存。

思亭 在縣治後。宋趙時通建,今廢。

迎仙亭 唐逸士張公勤建,今廢。

靜復亭 在縣治南。宋元豐間,邑令皮惟甫建,今廢。

信堂 在縣治後。宋紹興間,邑令臧善建,今廢。製錦堂 在縣治西。臧善建,今廢。

錦山堂 在縣治內。宋嘉泰中,縣令趙時通建,今廢。

樓子莊 在縣南四十里,近龍安舊縣。一名「長山。」 宋岳飛屯兵于此。李成聚于龍安之北,飛望成軍陳,遂邀之于樓子莊。

河塘莊 在縣西四十里義門陳氏別業,久廢。宋慶曆間,嗣裔彥成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