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9 (1700-1725).djvu/7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八百七十一卷目錄

 南康府部彙考五

  南康府祠廟考二寺觀附

  南康府驛遞考

  南康府兵制考

  南康府物產考

  南康府古蹟考一

職方典第八百七十一卷

南康府部彙考五

南康府祠廟考二寺觀附  府志

都昌府

新開寺 在治西南。唐開元中,僧馬祖建。此地原無寺,故名「新開」 ,遭元兵火廢。明洪武十五年,僧惟照於舊址重立堂宇,開僧會司。萬曆改遷學宮於寺址,而移寺於治東之學基。萬曆甲寅,始遷學宮於小南門外,其學基改置匯東書院。崇禎十三年,復改移寺於治西,書院基即今址。《金山寺 》在治東北三十里太平鄉。唐僧虛英欲立寺於此而無名,夜夢四圍山巒放光如金,遂名金山。明洪武二十四年併歸台山、靈溪、嘉瑞、周溪以為東林。

重興寺 在治東三十里匯澤鄉。唐僧拭眼常樂建。先名「寶雲山重興院」 ,後歸併。

靈溪寺 在治東三十五里。舊傳其地旱則引大沙湖灌溉,水湧不竭,或云「漢梅福隱此。」 常樂寺 在治北四十里義風鄉,唐拭眼常樂師創基,江州刺史王叔英建。其地接蘇山之脈,山深院靜,人常清樂,故名。後歸併。

白塔寺 在治北四十里桃源鄉。其地自蘇山發脈,門迎湖水,古有白塔,因名。赤眼禪師隱此,後歸併。

嘉瑞寺 :在治東四十里新城鄉。唐僧贊建,以「鳳凰山」 借意,因名。

禪山寺 在治東四十五里,新城鄉四都陽儲山之陰。以禪寺立此,因名。又名「白雲庵。」 多山水之勝。

佛興寺 在治東六十里孝行鄉。唐馬祖建,丞相江古心重修。內有銅像三座。

多寶寺 在治西六十里桃源鄉,唐開元中建。初名「伏牛院」 ,後歸併。

龍池寺 在治西六十里義風鄉。唐僧英建。其山泉迴曲,引入寺前水池,因名。

臺山寺 :在治北八十里清化鄉。唐僧崇建。其山形如臺,因名。後併入金山。

周溪寺 在治東八十里新城鄉,唐僧贊建。其地四山開合,山外河水環流,因名。

報恩寺 :在治北六十里白鳳鄉。宋演師朔,朝夕香火祈禱,以報四恩。

蕢湖寺 在治北八十里清化鄉二十八都。團峰寺 在治北五十里十七都。

棘池寺 在治東橫塘坂九都。崇勝寺 在二十七都。《鸛巢》。

餘慶寺 在二十都

大清觀 在治東十五里匯澤鄉一都。舊為道院。明景泰間,都紀熊希道重建。

顯福觀 在治北四十里,桃源鄉四十一都元辰山下。內有奉母庭、丹竈、劍池。明景泰間,都紀熊希道重建。晉蘇耽居此山修煉,上有仙跡。清隱禪庵 在邑南山嶺,久圮。明嘉靖間,善士邵義道立。

《蘇許庵 》:在匯澤鄉大機山巔。

「武安庵 」 :「在燒香山巔。」

二賦庵 :在治東七里,僧古愚建。

「白雲庵 」 在芙蓉山巔。

篁竺庵 原名《龍王腦》,今改《篁竺峰》。

禪林庵 「《陽儲》山巔。」

《廣福庵 》「黃沙灘東岸。」

朝陽庵 一在淍池湖上十都,一在元辰山麓長寧鄉。

如來庵 《平池湖》上十都。

淨業庵 在十都王婆壟。

隆宮庵 在二十都黃金鄉隆宮山。

《漂水巖》庵 在黃金山。

蟠沖庵 在呂公嶺下

佛殿庵 在佛殿山清化鄉。

聖仙庵 在二十四都三尖源上。一在呂公嶺上。

九龍庵 在二十四都三尖源下。

茶庵 在二十四都曹家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