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9 (1700-1725).djvu/6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三則地一百二十三頃一十八畝七釐九毫。每畝徵銀六釐七毫六絲二纖,徵米五勺二抄一撮七圭五粟。

一則山二百七十三頃四十五畝四分。每畝徵銀二釐二毫四忽三微五纖。徵米一勺七抄一圭四粟。

一則塘九頃四十七畝七分一釐一毫。每畝徵銀二分九釐三毫九絲一忽三微八纖。徵米二合二勺六抄八撮四圭八粟。

二則塘三十六頃三十七畝五分五釐九毫。每畝徵銀二分二釐四絲三忽五微三纖。徵米一合七勺一撮三圭六粟。

「三則塘」 七頃七十四畝二分七釐三毫。每畝徵銀一分四釐六毫九絲五忽七微二纖。徵米一合一勺三抄四撮五圭三粟。

共徵:銀七千六百六十九兩三錢八釐三毫。內除「白鹿洞田糧免四差」 銀一十兩九錢一分一釐三毫不徵外。

實徵七千六百五十八兩三錢九分七釐。內《刊書》額內「扣解紳衿優免」 銀二百六十五兩二錢四釐六絲一微。

共徵米五百九十一石九斗三升一合二勺九抄六撮。原編「本色京米南糧」 ,今改扺坐給南康營兵米。

丁地二項,共徵銀九千八百四十兩三錢五釐一毫。內准布政司冊移奉部文,兵餉銀七錢三分搭放徵收。存留驛站俸工、雜支等項,俱收放制錢,每一文作銀一釐,共該搭徵銅錢四百七十一萬三千四百四文,遵照部文,載入由單收放。

外田產下增本折物料時價銀二十一兩六錢六分八釐六毫。每兩帶徵銀二釐八毫二絲九忽三微九纖一沙。

又丁地下增匠班正腳銀一十三兩一錢五分四釐四毫。每兩帶徵銀一釐三毫三絲六忽七微八纖八沙。遇閏加銀一兩九分六釐二毫,不載「由單帶徵商稅」 正腳銀四十一兩一錢二分。

都昌縣

官民田地山塘共七千四百八十七頃九十五畝六分二釐八毫,每畝各徵不等。

一則田,九百七十八頃九十一畝四分四釐,每畝徵銀四分八釐八毫五絲五微九纖。徵米三升四合二勺六抄一圭八粟。

《二則》田二千一百八十三頃九十畝四分七釐三毫,每畝徵銀四分六釐二毫八絲七微八纖,徵米三升二合六勺五抄八撮四圭九粟。三則田六百七十五頃三十二畝六分四毫,每畝徵銀二分七釐五毫七絲二忽三微六纖,徵米一升九合四勺五抄六撮六圭七粟。

一則地七百四十四頃六十畝七分一釐。每畝徵銀一分七釐二毫七絲七忽四微三纖。徵米一升一合四勺四抄三撮五圭六粟。

二則地一千四百四頃六十畝六分四釐五毫。每畝徵銀九釐二毫五絲六忽一微七纖。徵米六合五勺三抄一撮七圭一粟。

一則山一千二百二十七頃九十九畝六分三釐八毫。每畝徵銀八釐二絲八忽二微七纖。徵米五合六勺六抄三撮五圭三粟。

一則塘二百七十二頃六十畝一分一釐八毫。每畝徵銀四分六釐二毫八絲七微八纖。徵米三升二合六勺五抄八撮四圭九粟。

共徵:銀二萬一千五百五十六兩一錢七釐三毫。內《刊書》額內「扣解紳衿優免銀」 一百四十兩五錢六分四釐二毫六絲四忽一微七纖。共徵米一萬五千一百五十五石三斗三升九合四勺九抄五撮。

丁地二項,共徵銀二萬三千五百三十八兩七錢九分。內准布政司冊移奉部文,兵餉、驛站銀七錢三搭放徵收。存留俸工、雜支等項,俱收放制錢,每錢一文作銀一釐,共該搭徵銅錢四百八萬三千四百六十七文,遵照部文,載入由單收放。

外田產下增本折物料時價銀三十六兩三分五釐八毫。每兩帶徵銀一釐三毫三絲七忽八微四纖八沙。

又丁地下增匠班正腳連閏銀五十四兩五錢四分五釐四毫。每兩帶徵銀二釐三毫一絲七忽二微五纖六沙。

又《丁地下增全書》刊載:閏月銀二百五十五兩一錢九分四釐二毫。內縣學生員廩糧及孤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