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9 (1700-1725).djvu/1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賦詩於壁。明嘉靖三年,知縣洪鈞偲,因以東坡合祠。

楊東山廟 在縣南山川壇旁。祀唐禮部侍郎楊復仁。

謝安廟 在金城鄉

顯濟廟 在太安鄉白龍泉之側,洞內有石碣,稱「顯濟」 者,即槐里侯萬修也。

白楊廟 在甘露鄉寒食嶺下,祀宋昭勇侯。義烈祠 在演武廳右。明嘉靖辛酉,流賦犯廣信,撫臣胡松檄柯、談、吳、黃、王五姓勦賊。事竣,各給官帶錄其死事者共三十人,開府自為文祭之。

元次山祠 在瀼溪雙橋下。

都天廟 在縣西城隍廟之右。計二間,今址存。王太公廟 漢敕封。在縣南八里許大塘坂。大王趙公廟 在甘露鄉松山鋪。義民王守範施田一畝,為香火之助。地名「夜豪壟。」

田太尉廟 唐敕封在金城鄉寶榮殿,今廢。水府廟 唐敕封在白龍橋七十步。

五顯廟 :在歸義鄉之烏石街。

湖口縣

社稷壇 在縣北湖塘山下。舊在下鐘山後,元縣尹張士熙建。明洪武年間,知縣趙祥、鄭原珍相繼新造。成化二十三年,知縣李嵩遷縣南。弘治四年,知縣周灝遷今所。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松壽山右。舊在狀元坊,與射圃聯。元至正中,縣尹張士熙建。明洪武六年,知縣鄭原珍建。弘治二年,知縣周灝建。齋房二間。嘉靖中,知縣章元梅修學,售其地,遷於今所。

邑厲壇 在縣治北二里許大嶺山之北。舊在下鐘山,明洪武二年,知縣郝密建。弘治中,知縣汪明改立於楊港西灣塘之下。正德中,知縣盧秉彝以水漲不便祭告,買市民潘寅桑絲地,立於今所。嘉靖三十八年,知縣沈詔建城,徙邑民逼城者居之,壇移稍後。

里。社壇 :一、二、八都,壇在時壟。三都,壇在楊家壟。四、六都,壇在張家坂侯家壟。五都,壇在喻家坂。七都,壇在酬山前。九都,壇在五柳灣後港村。十都,一圖,壇在神塘坂。十都,二圖,壇在長嶺出。十一都,壇在梧桐坂。十二都,壇在樺林坂。十三都,壇在蠻王觜。十四、五都,壇在江家橋社港。十六都,壇在石頭嶺。十七都,壇在楊家墩。十九、二十都壇在黃泥嶺。

鄉厲壇 :都盛鄉厲壇,在長樂橋。《彭澤》鄉厲壇,在洗墨池。《五柳》鄉厲壇,在分水嶺。

城隍廟 在縣治西北五十步。唐、宋二代建於治旁。元至正戊子,縣尹張士熙遷建今所。明洪武元年,知縣郝密因燬重建。正德二年,知縣汪明、耆民伍訓再建中正廳、後寢室、前廟門左畔小屋二間。萬曆間,廟門災,知縣陳萬殊重建。尋正殿圮。四十八年,知縣范志琦新之。

皇清順治二年兵燬,止存寢堂三間。五年,知縣李宗

皋鼎建

西峰「古靈祠 」 在五侯山之西。

陶桓公祠 在陶公巷

狄梁公祠 ,在下觀音巖,公彭澤令此其舊邑。真武廟 ,在柘磯崇福山,元至正八年開刱。李武僊祠 ,在黃山嶺。

玉壺祠 在都盛鄉。相傳許真君於黃牛洑祛妖人,神其事,立祠祀之。今廢址存。

陶靖節祠 初在三學寺旁望月臺上。元縣尹孫文震至寺,見望月臺遺蹟,乃靖節讀書地,捐俸建祠於上後祠圮。明正德五年,僧人熊璽續建佛堂三間,附先生遺像於內。嘉靖三十八年,知縣沈詔立木主祀之。後於三學寺後建祠三間,塑先生及陸靜修、周續之遺像於中,名「三賢祠,後圮。」

皇清順治末,寺僧一誠募貲重建。地有「玩月臺」、洗墨

池,流觴曲水,遺蹟古松蒼蔚,為湖口「八景」 之一。縣學東偏亦有祠堂三間,今久圮。

岳武穆王祠 。在長虹隄上。明萬曆中,稅監李道建。中正殿、後寢殿各翼以兩廊。前殿門之外立石坊曰「盡忠報國。」 後圮丹墀中舊有鐵鑄秦檜等像,後廢。

藍公去思祠 在下鐘山麓。明藍淦,字可虛,由舉人署教上饒,尋擢是邑。四年陞知靖州,隨遷杭州同知。在邑多惠政,民不忍忘。嘉靖十九年,建亭祀之。

皇清順治二年,兵燬。

三侯去思祠 在下鐘寺後。一為沈詔,一為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