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9 (1700-1725).djvu/1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皇清順治三年,兵燬。康熙二年,《喬缽鼎》建正殿。七年

知縣范之煥建「明倫堂。」

文廟堂廡制同德化。戟門之東為「鄉賢祠」 ,「西」 為名。

宦祠廡後為司教者廨,齋後各號樓二十楹,有舍二十楹,以「廣業。」

成德書院 在成德嶺,即宋儒學舊址。明嘉靖末,署縣同知吳淞建。邑人侍御張科增號舍二所,主事段孟賢等亦捐貲以襄厥成。後年久傾圮,崇禎十年,知縣陳文德鼎建。正廳三楹,號房四十餘間。今存十餘間。

聯雲書院 在僧官巷,即「小學」 舊址。萬曆五年,知縣陳啟明改建。後圮為民居所侵。崇禎十年,知縣陳文德復之,建正廳三楹,左右號舍四十間。後燬。

射圃書院 即射圃亭址。明嘉靖三十七年,知縣沈詔重建「觀德亭」 於上,兩旁翼以號舍二十楹,以為庠生肄業之所。後圯。崇禎十年,知縣陳文德鼎建大堂三楹,左右學舍四十餘間。

皇清順治間,圮「三處書院」鄉紳葉初春共捐銀百兩。

修助選貢吳孩存督造

社學《一、二》一圖在縣治左,二圖在縣治右。明天順六年,提學僉事李齡「命知縣張績建,後廢。嘉靖十年,知縣黃傑立小學於縣治南,後改為遞運所。三十九年,知縣沈治改立於湖口鎮巡檢司。」 有學田,有塘,在蘆兒壟、石塘灣、江家橋、楊家堝、江家觜。

彭澤縣儒學 ,「宋慶曆間,設於崇儒坊,去縣南半里許。元因之。至元四年,縣尹王國輔大為營治,為兵燹廢。明洪武初,知縣黃安泰仍舊基創造殿廡堂齋。成化乙巳,知縣凌杞購民地,拓而新之。」 癸亥,都御史林俊、提學副使邵寶從諸生請,檄知縣王琦改遷今鳳凰山下讀書巖前。正德末,逆濠兵燹,僅存大成殿,知縣曾棠復之。萬曆四年,雷時敏改拓。既復圮,教諭曠用賢與同寮各捐本年俸,諸生各捐本年優免,再新之。當事助以贖鍰,曠謝不受。舊制略與瑞昌同。而大成殿則東向。殿之南為明倫堂,又南為稽古亭。按《舊志》,即讀書巖前亭也。學門右為教諭廨而訓導廨,列於櫺星門之左。射圃建於洪武間,仍在舊學基右,氣概宏敞。後兵燬。

皇清順治十二年,知縣董襄重建。

靖忠書院 在縣北觀音巖後。元至正四年,縣尹王國輔建,以祀陶靖節、狄梁公;復增祀趙昂發,號「三賢祠。」 久頹《圮號》房遺址為豪家所併。邑人王演疇重價贖復號房。門廡煥然一新,始恢弘如制矣。

社學 舊有五所,一在縣治吏舍南。明成化元年,知縣常完建,因火燬。嘉靖己丑,知縣柯廷奉勘合建立小學,闢址於南城門內右畔,今已鞫為民居。建安、五柳、太平、新興四鄉,各建一所,今俱廢。

九江府賦役考        府志

府總

實在人丁二萬八千四百六十九丁,食鹽課二千九百九十五口,共實徵銀五千八百九十六兩九錢二分九釐一毫。

《實在成熟》田七千三百六十九頃一十三畝七分六釐二毫。

地、三千九百四十八頃三十一畝一分二釐五絲;

山九百五十七頃三十二畝五分七釐六毫,塘四百二十四頃三十二畝四分四釐九毫,房屋六千六百一十八間,共實徵銀六萬八千一百二十七兩七錢二分八釐七毫八絲五微六纖。

實徵米四千四百一十一石二斗三合九勺五抄。

德化縣

原額、官民田一千四百二十頃二十六畝四分二釐六毫

地一千五十六頃八十畝九釐;

山七十一頃七十六畝六分七釐六毫;

塘四十七頃七十三畝三分四釐六毫。

房屋四千六百一十八間。

內除水衝崩江田、池塘五十五頃九十畝五分三釐,新陞田四十一畝五分三釐二毫,地一頃八畝九分一絲,山六十三畝一釐。

《現在》成熟田一千四百一十三頃九釐八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