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9 (1700-1725).djvu/1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八百七十五卷目錄

 九江府部彙考三

  九江府學校考

  九江府賦役考

  九江府風俗考

  九江府祠廟考一

職方典第八百七十五卷

九江府部彙考三

九江府學校考書院社學附 府志

本府。德化縣附郭。

九江府儒學 在郡城西南隅半里許,面蓮花池。宋開禧間,知軍事余崇龜置。元因之,尋燬於兵。明洪武元年,知府龔琬仍舊址重建殿廡。越六年,同知鄭暉拓而增之。堂齋、櫺星、戟門、泮池、師生廨舍、庖湢、庾庫各有所。後圮。成化六年,知府蘇致中建殿,廡門宇,鑿池豎坊,廣射圃;又建靖忠書院於學之左,以祀晉陶靖節、唐狄梁公。成化九年,知府謝峻謂:「士不以窮達得失為計,而疾名之不稱。今選於禮部者,皆刻石樹國學,若府州縣學宮題名石,則有司事也。」 乃樹鄉貢進士題名石於明倫堂之西北隅。學東舊有文昌祠,僉事陳騏毀其像,更塑周濂溪先生像於其中,今廢。成化二十三年,知府趙祺、童湖修之,增塑儀像,飭冕服,改射圃於學之東。越十一年,戶部主事鄭汝美榷舟湓江。初置樂器,教授史智以弟子贄市義田三十一畝,入其租為公費。學制:「大成殿居學之南,兩廡翼之,前環戟門。戟門之前為泮池,又前為櫺星門,右為青雲樓。大門則接櫺星門之右。中小門東廡北角。大成殿後為明倫堂,旁翼」 四齋。堂左會饌堂,翼以生舍二十楹。舍外為經書庫,堂後為尊經閣,北教授廨。東齋後訓導廨一,西齋為訓導廨三。廨前宰牲房暨池。學外東西隅為射圃。圃有觀德亭,亭前有門,圍以垣,廣四十五步,袤倍圃,久廢。前有蓮花池及屏牆一樹,廣數十丈。舊為射圃廳地,後為居民所侵。崇禎六年,教授金壇于樹勳清復捐資樹屏,批鑿蓮池。乙酉,學燬於兵,惟殿及兩廡戟門存。

皇清順治十三年,知府王孫章重修。康熙十一年知

府江殷道捐俸鼎建明倫堂、尊經閣及「啟聖」 、名宦、「鄉賢」 三祠,并修聖殿,煥然一新。

小學 在府東半里許。明嘉靖九年,知府馮紀建,南向。後改為「曾子祠。」

《禮號》「社學 」 在府治南通衢。

樂號社學 在西門外潯陽驛右,即「琵琶亭」 故址。戶部主事白金建,給田以贍其師。

小學十二所 明萬曆癸丑年,巡道葛寅亮建,今廢。

德化縣儒學 舊在府治南。宋慶曆間,置於縣治東南鄂王池右。崇寧間,知縣楊春遷今所。元至正間,江州總管趙瓛再建,又即學東地為司馬溫公祠,壬辰兵燬。明洪武初,知縣陶遂即舊基建。越十二年,知縣楊𤣱增修學門,東向。正統間,知縣馬璁改南向。景泰二年,戶部主事李藩復移學門於東,而擴其基。甲寅重修,徙學門復南向,即舊門址遷司馬溫公祠於上。明年,戶部主事白金大新宮牆。正德癸酉,提學副使李夢陽命知縣王永增修,議遷於前數百步,阻於兵。嘉靖元年,鬻學後地以充工費,命知府王念徙建,又易民居,鑿外泮池。七年,知府馮會因兩廡地基卑濕,戟門、櫺星圮壞,泮池淤塞,乃出帑羡《聿新諸制。後又於櫺星門右建大魁樓,今燬。

文廟明倫堂,制如郡。堂之東西,為「進德」 、「修業」 二齋。

堂後為尊經閣,為教諭廨。進德齋之東角為中門,其西為二訓導廨。乙酉兩廡齋室燬於兵,殿亦傾圮。

皇清順治十六年,推官胡宗虞重修。

景星書院 在郡治東。唐李渤隱廬山,元和初,以右拾遺召,不拜。韓愈遺之書,有「朝廷士類,引領東望,若景星鳳凰,先睹為快」 之語。渤,長慶中剌江州,建書院,人故名之曰「景星。」 元末兵燬,今東嶽廟是其故址。

濂溪書院 其一在郡城南十里。宋周先生惇頤過潯陽,愛廬山之勝,因麓有溪,取故里之號,名其溪曰「濂溪」 ,築書堂於上。淳熙丙申,知軍州事潘慈明增築焉。明正統初,御史徐傑、項璁、副使焦宏、陳玠仍遺址重建。提學副使邵寶奏著祀典。嘉靖丁酉,戶部主事祖琚礱石刻《太極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