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9 (1700-1725).djvu/10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預備北倉 在金城鄉北嶺,廒三間,廳一間,門一所。

預備東倉 在安泰鄉黃橋廒,三間,廳一間,門一所。

預備西倉 :在歸義鄉大瀼橋,廒三間,廳一間,門一所。

預備南倉 在王仙鄉王流坂。廒三間,廳一間,門一所。

預備南倉 在清湓鄉赤岡廒,三間,廳一間,門一所。

預備新倉 在洪陽上鄉建平坂。廳一間,廒三間,門一所。

養濟院 在東山寺左。房「正橫六間,門一所。明成化間立。嘉靖十二年,正三間壞。知縣駱秉詔建。隆慶元年,橫三間併二廂俱壞。知縣劉儲建。」 萬曆三十二年復圮。知縣蔡詔襄鼎建。正房五間,門一所。

湖口縣治 ,古鄡陽鎮南。唐始為縣。元至正七年,知縣張士熙重建。壬辰兵燬。明洪武初,知縣郝密仍於故址建正廳、幕廳暨左右六房。廳前二十步為儀門,內為土神祠。其後犴獄。知縣宅在退思堂後。丞廨在治廳左,今為俸給倉。簿廨在治廳右。今為典史廨。別為簿廳,吏舍列於廳之東北。弘治間,知縣汪明於儀門外二十步建譙樓三間。

皇清順治二年,兵燬,四年,知縣黃基昌鼎建。

典史署 舊在治廳右,明洪武元年,知縣郝密建。後因裁革主簿,移典史於主簿,廨其舊廨基址。今為「擁翠軒、敬事齋。」

察院 舊在縣治西。成化七年,知縣鄭果改創於縣治北成德嶺,後又遷彭蠡驛左。知縣周灝、汪明合修建。

新察院 在舊稅廠。萬曆二十六年,稅璫李道建。在上鐘山下守備府左,備極華侈。下瞰大江,上依巖石峰岫,為亭榭最勝。四十三年,撤稅璫,有司恐其再至,焚其廳事,內廳廂個猶存。天啟元年,改為察院,今燬。

九江道行署 在澄清坊,去縣南十步。洪武元年,知縣趙祥建,今廢。

府館 在縣治西。弘治四年,知縣周灝建,即布政司之舊址。

守備府 在寅賓門外上鐘山右。嘉靖四十一年間,初設守備府建。

湖口鎮巡檢司 在狀元坊,去縣治南一里許。洪武元年,知縣郝密建。原編弓兵三十三名,後裁九名作標餉,今革。

茭磯石巡檢司 在都盛鄉,去縣治北十五里。洪武元年,知縣郝密建。原編弓兵三十三名,後裁九名作標餉,今革。

禁江峰山逆沙夾河泊所 在縣治北一里許。洪武元年,知縣郝密建,嘉靖間革。後開儒學路,售為民居。

醫學 在縣治南狀元坊,洪武十七年,知縣鄭道宗建。

陰陽學 ,在縣治北宣化坊,洪武十八年,知縣鄭道宗建。

南糧倉 在通濟門左,中正廳前,頭門兩旁。倉十有七所,每里各一。明時,歲於此收貯南京倉米,以待起解者也。

俸給倉 按《初志》:「在縣治廳左十步,明時縣倉米所貯處也。」 今久廢。

便民倉 在縣北一里許。左右各十廒,以次編《天地》等二十號。

預備倉 在成德嶺,左右各六廒。已上二倉俱明嘉靖三十五年知縣沈詔建。

「彭澤縣治 ,漢晉時置於彭澤鄉。唐武德五年徙於浩州故城南。唐昇元二年遷於小孤江次。」 元因之。至正八年,主簿福僧重建,壬辰兵燬。明洪武元年,知縣黃安泰即宋、元舊址建德政廳、「明恕堂,左右列六房。廳前二十步為戒石亭,亭前十步餘為儀門,門前數步為既濟池。今於池前數步為大門,自儀門北轉三十步為譙樓,堂後少右十餘步為知縣廨,廳左十餘步為縣丞廨。」 宣德二年,官裁廨廢,右十餘步為主簿廨。宣德年間,官裁廨廢。幕廳居正廳之右,吏舍居丞廨之西,土地祠居吏舍之北。嘉靖己亥,知縣林時暢改修廨舍。明年冬月,縣廳堂庫火。時暢權宜甃壁架梁為堂三間,移置申明、旌善二亭於既濟池左右。嘉靖丁未,知縣劉延賓創廳三間,扁曰「節愛」 ,改創譙樓,視昔時頗為弘敞。監房在門內,古舊制,西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