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6 (1700-1725).djvu/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有傾陷行人苦之

堤 東西二壩,既當二面,然自城東北隅至濠梁驛一帶民居,近淮咫尺,實為切患。明萬曆二十五年,知縣陳民性,同鳳陽衛掌印指揮趙允昌申請院道創修石堤,未成陞任。至二十七年,知縣蕭如蕙力成前美,採石修築,計三百二十四丈,亙如長虹,居民恃以無恐。今淮水衝廢懷遠縣

沙溝 在縣西北十五里。水入渦河,在北窪者又入淝河。乙巳春,本縣命里保督溝邊人戶挑濬,使水有所歸。

蕭家溝 在縣西六里,流入渦河。

淮河 經縣之東。「昔大禹鑿荊、塗二山之峽,使淮出其間,水乃安流者即此。而渦河則繞其北,經縣東入淮渭之渦口,此水之大者也。其小者則有天河、洛河、淝河、清溝河、洱河、芡河、塌河諸小河,周旋瀠洄,其地窪下。淮漲則城內水深數尺,水退則城內井汲為艱。欲使澇不受水之害,而旱則受水之利,唯在疏匯之得」 其宜而已。郭陂塘 在縣東南二十里。

史陂塘 在縣西七十五里。

上盤塘 在縣東南五十里。

下盤塘 在縣東南四十里。

劉家塘 在縣東南五十里。

新官塘 在縣南五十里。

灌浸塘 在縣南三十里。

蔡城塘 在縣南九十里。

龍王壩 在縣南三十五里。受南山諸水,下通郭陂塘及天河。近年壩頹溝塞,一遇霖雨,則溝水散漫,塘無所受,旱澇不足恃也。萬曆甲辰,本縣知縣設處修築,委縣丞許武成督理其事。今則水《滮滮》北流入于塘矣。

柳溝 ,在縣西四十里。

賴漢溝 ,在縣西六十里。

常臨溝 ,在胡團,去縣四十里,流入黑河。蘆溝 ,在縣北七十里,流入天堰溝。

天堰溝 ,在縣北五十里。

長八郎溝 在縣北七十里,一水俱入清溝。季家溝  、石羊溝 ,俱在縣北六十里,流入淝河。

石羊溝 在荊山西麓。下防茨河之北溢也。塌河壩 ,在縣西十五里。

龍頭壩 在縣南七十里大橫山之陽。

木欒塘 在縣南四十里。受木欒泉,故名。洪家塘 在縣南五十里。

通津塘 在縣南四十五里。

壽春塘 在縣西南七十五里柳灘鋪南。柳陂塘 在大橫山南。

定遠縣

漢泉堰 儲漢泉水,在縣西五十里。

楚泉堰 儲楚泉水,在縣西六十里。

小石塘 在縣東五里

藕塘 在縣東六十里

官塘 在縣南二十里

赤塘 在縣南四十五里。

雙塘 在縣南六十里

劉塘 在縣西七里

清流塘 在縣西三十里。

喜羊塘 在縣北三十里。

盤塘 在縣北四十里

龍潭塘 在縣西北八十里。

洪塘 在縣東南四十里。

橫山塘 在縣東北七十里。

關塘 在縣西南四十里。

硯瓦塘 在縣西南六十里。

七百步塘 在縣東南七十里。

胡明塘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

懺塘 在縣西南七十里。

白塘   、新塘   、小堰塘 俱在縣東四十里。

孔塘   平觀塘 並在縣南三十里。桑塘   東塘 並在縣南四十里。

石塘   竹塘   、湖塘 俱在縣西二十五里。

長鳳塘  、古路塘  、高塘 俱在縣西六十里。

西陳塘  、北陳塘  、「猴塘。」

三塘   :陳子塘  、藕荷塘。

周真塘  、新塘 俱在縣西七十里。

白塔塘  、柳塘 俱在縣西九十里。

「管陂塘  」 、《七里塘  》《五里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