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6 (1700-1725).djvu/1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初,賜額曰「空相。」 西北隅舊有白蓮教院,前有寶塔,時時放光,至今存焉。舊有山門,門外有二井,俗呼龍井。明嘉靖間,山門燬于倭,僧慧林重建。萬曆間,詔頒《佛藏》于諸名山,僧達果疏請,特遣中涓齎敕詣寺,并賜達果金環、紫衣護藏。慈聖皇太后復賜其徒理圓銀環、紫衣,護藏如其師。又賜範金千葉寶蓮毘盧佛一、金彩結旛十丈,并日月錦旛二,鏤銅器五,敕賜大興國慈華禪寺。後正殿傾圮,四十六年,方伯張所望倡助成之。明末善士陸謚復捐金修葺。

皇清順治四年,「韜明宗禪師住持梵宇,鼎新禪宿」雲。

集復成偉剎矣

通濟庵 在十八保。元泰定間,僧深建。

覺城庵 在二十一保。宋紹興二年僧道然建。永寧教寺 ,在新場鎮。元至元辛卯邑人瞿霆發建,僧允恭開山,名報恩懺院。有鐵佛高尺餘,相好殊特,建院時得之土中。明洪武中改額「南淨土」 講寺 ,在吳會,俗呼南王寺,又呼「王家寺。」 宋淳祐中王晉公遠孫雲卿創建,僧吉開山,初名九品觀堂,元大德中改今額。明洪武間復興,宣德間燬。正統初,僧古田重建。

資壽寺 在吳會北。舊為院。元至元末,普照寺僧嚴肇建。以地多王氏所居,俗呼「北王寺。」 資福庵 在十九保。宋建炎三年邑人瞿二建,屢經頹毀。

皇清康熙九年,僧明理重修。

福泉庵 ,在十九保。元至正二年,僧成建。「東禪庵 」 ,在十九保。元至正初,邑人潘荊州建,僧智福開山。

崇慶教寺 在北蔡寺旁。宋嘉定間,邑人蔡功創,僧顯開山。

善慶庵 在二十保。元至元間,僧勝建。

永定講寺 在周浦鎮。宋淳熙間,趙宮使建。僧恩、法華開山,十四年請額。

永定禪院 ,元至正間,僧妙智作藏殿。明洪武中,改額。成化間,僧月庵募建金剛殿。嘉靖中毀。

皇清順治十三年、里民張彥聖、倡助重建《萬佛閣》于

舊址。康熙二十年,僧曇英募修山門牆垣,里士朱源、夏潤等塑文昌關帝像于佛閣,為「文社」 地云。寺東南隅有銀杏樹,宋時所植,大可蔭二畝。陳墳庵 在十九保。元大德間,僧圓建。

崇福庵 在十九保魯家匯西。宋天聖元年建,俗呼「草庵」 ,張之象題額。天啟四年,僧淨淵重修。《法華經》堂 在二十五保。宋紹興間邑人吳常山建,僧有堂開山。

大聖教寺 縣東南四十里。宋紹興間,有異鳥止於郊,鄉人疑為鳳凰,曰:「鳳凰非寶地。不止。」 遂發地,得泗洲僧伽像,僧思修,因建寺焉。隆興二年請額,後廢。明初,即普淨院榜今額。

仁壽庵 在十九保。宋淳祐間,邑人瞿均用捨宅建,僧普安開山。

圓修庵 在十九保。元至順間建。

沈和庵 在十七保。元大德間僧妙智建。慶寧教寺 在二十二保南蹌村。宋建炎間僧圜募郡馬建,後燬于兵,元大德間重建。

竹隱庵 在二十二保。宋建炎間,僧道諲建。孝思庵 在二十二保。宋建炎間,里人陳七郎建,僧權都正開山。

時思庵 在二十二保。宋乾道三年,邑人陳九建,僧習開山。

蓮隱庵 在二十二保。宋寶祐五年,邑人顧嗣建,僧昭開山。

圓通庵 在二十二保。元僧閒重建。

西圓通庵 在二十二保。宋景定間,顧千一建,僧裕開山。

五福庵 在二十二保。宋咸淳元年,邑人陳百十八建,僧暹開山。

法華庵 在二十三保。宋僧智了建。

太平教寺 在二十三保。華亭太平禪寺在其西,俗呼為「東太平。」 宋太平興國間,僧及操舟雲遊,夜泊范家浜,聞蘆葦間有鐘鼓音,疑出梵宇,訪之無有,後夜復然,又見白光燭天,發地得鐵佛一,因以建寺。後廢于兵,僧旻秋堂重建。致思庵 在二十三保。宋淳熙六年僧修建。華嚴庵 在二十三保。宋寶慶元年僧道安建。圓通庵 ,在二十三保。元至正初僧叢建。靜安教寺 ,在蘆浦。初在滬瀆,吳赤烏中建,號重圓寺。唐更永泰禪院,宋大中祥符初改今額,嘉定遷此寺,故有雲漢昭回之閣,「閣廢」 六字刻諸石。有江中浮來石像,石缽,有吳越王瑜珈道場中毘盧遮那像,五臟皆書錢氏妃嬪氏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