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6 (1700-1725).djvu/1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谷神道院 在府南五里。明洪武四年建,今廢。上真道院 在府北三十里。明洪武四年建。清谷庵 在府西北二里。元至正四年道士蔣清谷建。今廢。

祐聖道院 在府東北葛家渡。元至正間,道士張守元建,今廢。

崇真道院 在細林山。元至正間建。明洪武十四年,道士彭素雲重修。成化七年,道士陳愈清修。殿建東堂五間,有蒲龕,是素雲故物。弘治間猶存。萬曆中,增建關帝祠、朝真閣。

普寧寺 在府南黃耳塚。俗訛為「黃泥蕩」 ,故寺亦呼「黃泥。」 宋慶元六年,尼如湛建。

貞靜庵 在橫潦涇,尼貞如住持,吏部尚書張瀚、陸光祖各有「記。」

太素道院 在府南郭外。元至正九年,邑人劉惟一入道時所建。南瞰瓜涇,林木幽蔚,中有端坐全真之所,曰「雲巢」 ,故號雲巢子。楊維楨、錢惟善、周之翰日往遊焉。

泰山行宮 在跨塘橋西,號「聖母廟。」 明嘉靖十五年,道士陸鉞建,陳陞重修。

雲西堂 在跨塘橋南。明天順七年,道士張允真建,與祭江亭相望,郡人祖餞必登焉。

石湖道院 在府西南,以塘名。

三教堂 在莫家巷西,今廢。

永壽道院 在干巷鎮。宋寶慶間,道士張清隱建。明洪武初重修。萬曆三十二年,道士沈儀卿、楊士楨建「梓潼閣。」

祥澤道院 在泗涇

上海縣

觀音禪寺 在縣西。宋崇寧初建。淳熙三年,賜額「慈報禪院」 ,僧覺印開山。元燬,明洪武十六年,僧性重建,改今額,為縣之首剎。前有嘉林,後有萬工山,占地數畝,已平為田。其陂陀古柏,即遺址也。

寧國寺 在二十六保。宋隆興元年僧昌月堂建。時有張百五公最富,寺蓋其經始。乾道二年請額,與龍華寺南北相望。殿前羅漢松四株,枝幹森矗,古色蒼然,蓋三四百年物也。明天啟六年重修,復移張家浜內。福基寺 在三十保。元至元間僧明心建。積善院 在二十五保。宋慶元間千戶徐名建,僧顯開山。

潮音庵 在十九保。元至元間,邑人瞿仲賢建,僧性開山。

常寂庵 在十九保石筍里。元大德間,僧照建。

皇清順治間,僧九如與徒示權增葺,因常寂之,名僧。

希永年遂易名「南山禪院。」 有西樓,地極幽蔚,里中士下帷於此者,後多至顯宦。

法華禪寺 在邑之西十八里觀音寺東。宋開寶三年,僧慧建,博士王昭素請額。元至大初,僧慶重建。明洪武六年,僧善達修。宣德十年,復新之。崇禎末,里人夏若時、僧羅筏又修佛閣。

皇清順治五年重修。

法華院 ,在二十二保。元至正間,里人陶侃捨地,僧福開山。

東林庵 在十九保。元大德六年,邑人毛義甫建,僧智開山。

福田庵 在三十保。元至正間,僧壽建。明嘉靖間,里人王槐重修。

積善講寺 在縣治西北。宋紹興間,里人李阡夢金人乞坐地,遂捨地為精舍,度其孫師立主之。元至大間,有番賈航海南來,拜師立道上云:「慕師高德,以寶貨一巨艘施之,不通姓名而去。」 立遂大拓舊規,請額為「積善院。」 明成化間重修。

皇清康熙己未,大殿傾圮,有維揚僧海潮飄然到寺。

「善信」 雲集,大殿重新,山門鐘樓以次修復。今寺為本縣祝

「聖習儀之地」,僧會司治焉。

安國講寺 在二十二保。宋咸淳乙丑,里人朱性建,僧蓮開山。

珍敬庵 在二十二保。宋端平甲午,邑人吳居四捨宅建,僧遠開山。

南積善教寺 在十七保。宋紹興間僧師淨建。西林懺院 在二十四保。宋淳熙間僧文逸建。後有慈悲閣。

皇清康熙十一年,僧元徹募里人張文魁重修。

海會院 在二十四保。元大德間,僧果建。龍華教寺 在黃浦西龍華村。相傳,寺塔為吳赤烏年建,殿宇創于唐,垂拱三年廢。吳越忠懿王常泊浦上,風雨驟至,草莽間祥光燭天,鐘梵隱然。詢其地,古龍華寺基也,因重興建。宋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