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2 (1700-1725).djvu/10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醫學 在治東半里。天順五年,鍾懋重修。僧綱司 在治北半里。成化五年都綱昌雲重建。

道紀司 在治東半里。嘉靖九年,鍾文遠建。太平驛 在治西。成化十五年,驛丞高志宏重建。今裁。

十所,百戶 姜所,張所,泥山所,天全所,思經所,樂靄所,始陽所,樂屋所,在城所,靈關所,俱未載處所。

天全六番宣慰使司賦役考

天全六番志

戶一千八百二十,戶口九千六百七十三口。火井、三班草糧 火井在邛西亂山中,直與蠻界諸山相接連,故蜀漢姜維置兵戍守,而名其山為「鎮西山」 焉。司境自六甲至鎮西,自魚喜渡鎮西,無咫尺間隔,歷來有兩司、三班土軍在鎮西之東山,下楊家壩,再下大沙壩,再下牌樓壩、小溪,至有井之文台里止焉。蓋從古安置以警諸蠻出入為邛西之外衛者,以「地接壤邛界,山田交錯相入,於明初即報有草糧兩司共十二石,本司自徵自解,差人赴嘉定建南道衙門上納。後因雅水覆筏,差役糧銀俱沒,始移邛州就近輸納,後遂漸增至九十石有零。歲開徵邛州,移文至司起科,司乃差役行牌催收,飭三班領軍首人完納焉。」 從明至今,已三、四百年,如此無事則令力農納賦,有警則令入伍禦邊,二者并行,皆為「攄忠報國。」 三班亦未見其多累。蓋前代舊例,因三班有糧,凡一切徭役,原較諸鄉堡特減耳。

茶稅 ,蜀茶行徼外,西道行松潘,南道行黎州。天全自邛、雅達黎州,為入番界大道,自邛、雅逕天全,為入番界小道。小道即今司境也。明例,茶不入番地,惟至兩司番來就買。黎州擾攘,天全發賣。天全擾攘,黎州發賣,飭兩地土司主其貿易,使番漢相安而已。後漢賈遠售,求價自沈冷、嘉巖,漸止打箭爐焉。百餘年間,兩地土司不復持其政,徼外番官復冥頑不知治事,致藏番覘利來踞,動軍兵電掃之威,此茶至打箭爐之由也。司境舊未行茶,當明之茶盛時,土民蓄茶園貿易,致納茶課四十八兩。及民窮賠苦,復將茶株盡掘,而賠課亦漸廢。明末擾攘,外茶不行,諸番急需茶司乃請行「無引無稅」 撫賞茶,令民買茶造茶。每民自造茶五包,抽取一包以賞番。凡巖、《嘉、魚通》三十六種,及打箭爐諸番,皆至天全領賞焉。每歲約取茶一千斤,番多不足,番少有餘,留今歲有餘,以補來歲不足。迨!

皇清猶照例行五十餘年,不過土司仰體盛化綏柔,

遠人而已。今幸驅逐藏、彝,俾需茶諸番盡俯首向化。司奉憲令,停造撫賞,一體中引。遂遵領部引一千六百張,又增至二千九百三十張,應行茶二十九萬三千斤。至打箭爐發賣,共徵稅銀一千五十七兩七錢。又園戶報茶,四園遵例共徵課銀二兩四錢,并照例解赴臬司上納。歲春夏具文領引,秋冬繳引納課。司長親綜其成。其治事有「茶房、茶總、值年商總」 ,其造茶則皆司之部民也。此亦窮邊為

國家「裕課」 之微誠,際茲內安外攘,有益無損者矣。

又云:「明洪武二十一年,奉徵茶課四十八兩,上納藩司。」

貢馬 要荒,以其所出修貢輸誠也。明例:三歲一覲,貢馬二匹,本司檢百戶一員赴省請給火牌,馳驛入都。後免朝覲馬,亦以荒遠難致,改令每匹折估價銀十二兩,納藩司填餉。歲當貢所官百戶慎其事而專任焉。又云:「舊額三年貢馬四匹,折價銀二十一兩八錢。於康熙二十四年遵奉院司憲行,仰照二十一年內」 部題明之例,每匹折價銀十二兩,總共四十八兩,齎布政司貯庫。

天全六番宣慰使司風俗考

天全六番志

男不習工藝、婦不事紡績,惟以耕種為業。番、漢淆居,碉房絕嶺。治化漸摩,禮義日生。

戶無游民,野無曠土,男女耕墾,力作為業。山多田少,地瘠人貧,以耕墾力作為業,頗事《詩》《書》而崇治化。

司以戌守重時,徵兵遠征,則同官兵給餉無異視至所守關以外,番擾警逼,則必令自裹糈糗